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18期
编号:10975076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1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18期
     他汀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肝毒性和肌毒性。肝酶升高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剂量或停药后肝酶可恢复。他汀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肌病,表现为肌痛或肌无力,并伴有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至正常上限的10倍以上。肌病的发生率约为0.1%,且与剂量相关。

    来自FDA的他汀类药物横纹肌溶解报告称,氟伐他汀(来适可)发生肌毒性的事件最少。其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也最少。FDA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数据提示,来适可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最低,而半数以上他汀相关性横纹肌溶解与联用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关。

    PRIMO研究是一项他汀类肌病危险因素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肌肉症状的发生率为10.5%,平均出现于使用药物1个月内。肌肉症状使38%的患者日常活动受限,4%的患者卧床或不能工作。(研究中他汀类引起肌肉症状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既往临床研究中1%~5%的发生率,这可能是由于这些研究的排除标准筛去了许多他汀类临床应用安全性的“高危”患者)。多变量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他汀类临床应用安全性的“高危险”因素包括:老年,体型瘦小,酗酒,多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联用多种药物,移植后,HIV,神经肌肉疾病,心律失常,高血压,PCI术后严重感染,休克或围手术期。而临床试验中恰恰将这些患者列入排除标准。

    他汀的肝、肌毒性总体发生率低,呈剂量依赖性,但亚洲人的肝、肌毒性的发生率较高。不同他汀对肝脏及肌肉的副作用有差异,应尽量选择临床研究中已被证实安全的药物配伍。氟伐他汀在临床上可以放心地用于多种病理情况下(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也可与其他常用药物(如烟酸、贝特类、钙通道阻滞剂、氯吡格雷、地高辛、环孢素、大环内酯类、咪唑类)安全地联合用药。,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