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18期
编号:10975008
熊去氧胆酸疗效可判定PBC患者能否长期生存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1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18期
熊去氧胆酸疗效可判定PBC患者能否长期生存

     本报讯 西班牙Parés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如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在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1年后,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则熊去氧胆酸的长期治疗可使其获得与正常人群相似的生存期。但对于熊去氧胆酸治疗1年无效的患者,则应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Gastroenterology 2006,130(3)∶715]

    熊去氧胆酸用于PBC的治疗已近20年,熊去氧胆酸能明显延缓肝脏病变的组织学进展。Parés等对长期应用熊去氧胆酸能否延长PBC患者的生存期进行了研究。

    该研究纳入PBC患者192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有基线肝脏生化学和组织学检查资料。

    熊去氧胆酸使用剂量为15 mg/kg/d,用药时间为1.5~14.3年(中位数为7.5年)。熊去氧胆酸治疗有效的定义为用药1年后血碱性磷酸酶水平下降超过用药前基线水平的40%或恢复正常。

    将治疗1年后对熊去氧胆酸治疗有效和无效的患者分别进行生存期和影响因子的比较分析,并与经Mayo模式计算的PBC患者预测生存期和相匹配的西班牙健康人群的生存期估计值进行比较。

    研究期间,共有17例患者(8.9%)死亡或出现肝移植指征(即最终治疗失败)。其中9例在治疗后3.5~9.2年死亡,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8例在治疗2.9~9.1年接受肝移植。治疗失败与患者年龄大,治疗前生化学指标差,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和Mayo风险分值高相关。

    熊去氧胆酸治疗1年后,117例患者(61%)治疗有效,除血胆红素、白蛋白和Mayo风险分值外,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的治疗前各项指标和治疗的疗程无明显差异,但治疗有效组最终治疗失败率显著低于治疗无效组(3.4%对17.3%,P=0.001)。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基线白蛋白水平<38 g/L,治疗1年后生化学指标无明显改善(即治疗无效)是患者死亡或有肝移植指征的预测因素。

    该组PBC患者总体生存期高于Mayo模式的预测生存期,但明显低于西班牙健康人群生存期的估计值。而对熊去氧胆酸治疗1年有效的患者,其生存期接近于西班牙健康人群。,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