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 2005年第6期
编号:10975798
吴立文教授从痰瘀论治痛证的经验
http://www.100md.com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
痰瘀,,吴立文;,痰瘀;,痛证,1痰瘀互结致痛的机理分析,2痰瘀互结致痛的临床表现,3从痰瘀论治痛证的临床应用
     摘 要:根据痰瘀互结同病的原理,痰浊必致瘀血,瘀血多夹痰浊,痰瘀阻塞是导致痛证的重要病理因素。吴立文教授善用化痰逐瘀治疗由痰瘀互结所致之痛证,治痰兼顾化瘀,治瘀不忘化痰,使邪祛络通,通则不痛,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吴立文; 痰瘀; 痛证

    痰浊、瘀血是体内气血津液结聚的病理产物,是引起诸多病变的致病因素,也是导致痛证的重要病理因素。根据痰瘀互结同病的原理,痰浊必致血瘀,瘀血多夹痰浊,治疗须化痰逐瘀。吴立文教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运用化痰逐瘀治疗许多疑难疾病取得良好疗效,本文仅就其从痰瘀论治痛证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痰瘀互结致痛的机理分析

    痰瘀相关学说始于《内经》,在《灵枢·邪客》中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从生理上说明了津液可以转化为血、津血同源的观点。关于痰的生成,历代医家均达共识,即肺、脾、肾三脏气化失常,津液之输布、通调紊乱,津液结聚而成。如《灵枢·百病始生》中说:“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从病理上说明了气滞生痰的机理;然痰之为患,又最易阻滞气机,气为痰阻,势必影响其帅血之功能,血行为之瘀滞,形成痰瘀同病;反过来说,血滞又可以促进痰的形成,如《诸病源候论》中提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不消散。”瘀血停滞,脉络不通,而脉道不通,气不往来,可使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聚为痰涎,与瘀血相并,形成同病。首次明确揭示“痰瘀合病”观点者当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他在《丹溪心法》中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及“百病多有兼痰者”。其后医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挥。

    瘀阻脉络,不通则痛,痰阻壅塞也是致痛的机理。尤其是久病之患,出现以疼痛为主症的病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