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技杂志》 > 2006年第5期
编号:10976533
超声造影及成像技术诊断小肝癌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5期
肝癌,1小肝癌的病理及超声特征,2超声造影剂相关研究进展,4超声造影在SHCC中的应用研究进展,5超声造影对SHCC效果的评价,6鉴别诊断,7展望,参考文献:
     原发性肝癌是“癌中之王”,在我国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预后差,病人生存时间短,一般在0.5 a左右。而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又称亚临床型肝癌,指单个肿瘤结节直径<3 cm或癌结节数目<2个,其直径的总和<3 cm的肝癌。随着高分辨率实时超声诊断仪性能的提高,新型超声造影剂和成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现SHCC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已逐渐成为可能,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小肝癌的病理及超声特征

    1.1 病理

    在病理学上SHCC发展史较复杂,病灶内可见脂肪变性、透明细胞形成、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出血以及纤维化等多种改变。按形态、结构和预后将SHCC分为:早期SHCC、Ⅰ型单结节型、Ⅱ型单结节伴结外生长型、Ⅲ型相连多结节型和Ⅳ型边界不清型[1]。

    1.2 超声特征

    原发性SHCC在二维超声图像上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内部回声尚均匀(或欠均匀), 边界尚规整的低回声光团,有的低回声光团周边有暗晕。SHCC内血流信号丰富,有报道示能量多普勒对SHCC血流检出敏感性达到92%[2]。能量多普勒图像上显示以动脉血为主,常伴门静脉血供;在彩色多普勒(CDFI)图像上,多能探见星点状、断续、短线状的血流信号。动脉频谱为高血流速度,高阻抗型,多>0.6~0.7。如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在图像上发现低回声欠均匀的小病灶,周边似伴有暗晕,超声检测应首先考虑SHCC。Ogata等[3]曾报道<2 cm强回声SHCC表面可见明亮的环,它会随着肿瘤的增大而更明显,并以此可作为超声诊断SHCC较为灵敏的一项指标。

    而转移性SHCC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是典型的牛眼征,以多发病灶多见。转移性SHCC 的CDFI图像上的特点是多数为少血供,有的检测不到。NinoMurcia等[4]对64个肝转移癌的患者中,67%未探及多普勒血流信号,部分较大的可探到动脉血流频谱。CDFI病灶周边有绕行的动脉血流。

    2 超声造影剂相关研究进展

    2.1 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的发展

    见表1。表1 目前常用或试用的超声微泡造影(略)

    第一代造影剂是以空气为内容物的微泡造影剂。

    第二代造影剂主要是以含氟碳气体或六氟化硫等高分子惰性气体的微泡造影剂。Porter等[5,6]研究表明采用高分子量、低溶解度气体替代第一代造影剂微泡中的空气,可有效增加微泡稳定性。南方医院正在研发的“全氟显”是一种由白蛋白外壳包裹的氟碳微泡造影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2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