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24189
“社区首诊”的前提条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29日 《中国妇女报》 2006.05.29
     据新华日报报道,为改变目前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小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门可罗雀的不合理现状,南京市卫生局近日出台了“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强制措施,即《开展社区首诊制及双向转诊试点工作方案》,该方案就何种情况必须在社区看病,何时才能转诊到上级医院进行了硬性规定,以引导大医院病人向中小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合理分流。

    事实上,小病回社区治正是多数老百姓的向往。可惜的是,我国时下的医疗体制,并没有守护和发展好社区医疗这一环,大多数社区医疗机构缺乏资金保证、举步维艰,社区医疗人员用“兵不强,马不壮”来形容并不为过,如此状态的社区医院当然只能是少人问津。老百姓不去,不是因为不想去,而是因为不放心、不敢去。于是乎,社区医院的整体缺位与不能切实履行疾病预防与基本医疗救治这一职责,导致了患者们有病只有去大医院一条路,而大医院高昂的收费又造成了群众小病能拖则拖,小病拖成大病才无奈就医。“小病不治”的现象固然不合情理,但却是不合理的医疗结构下,老百姓有道理的经济考虑。

    无论大型医院如何扩张,对于大众的医疗需求来说都只能是杯水车薪,不仅提高了公众获得基本医疗救助的成本,更是加剧了医疗资源的垄断和社会的不公。很多患者的医疗需求本应该在社区医疗点获得满足,这一满足并不是通常认为的以质量的下降换取的,恰恰相反,社区医疗给予这些患者的是更重点的照顾和更低廉的收费。从某种意义上讲,社区医疗的价值与意义并不在大型医疗机构之下,对于绝大多数群众而言,社区医疗甚至更具价值。细致周到的贴身服务,身体保健与疾病预防知识的传递,基本疾病的诊疗,这些都是专注于大病、疑难病的大型医院不可能具备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却正能切合群众基本的医疗需求,预防保健知识深入社区,减少群众患病率,及时的小病治疗更避免了类似小病拖大的就医误区,可以说,社区医疗不仅为群众省钱,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更是为最广大群众构筑的健康屏障。

    强制小病社区治疗,当然是医疗结构向社区回归的可喜信号,但是社区医疗仅仅有了“社区首诊”制的保障还不足够。强制首诊进社区之外,加强社区医院的投入,完善社区医疗服务的能力,并让高水平的医疗人才向社区医院回流,显然是实现医疗结构社区化的必备前提。只要社区医院基本疾病诊疗的能力获得了认可,老百姓没有道理继续选择“价高路远”的大医院来看小毛病。而在这方面,国内就有城市可资借鉴,天津市正是因为其相对发达的社区医疗网络,毫不逊色的诊疗能力,很自然的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同,天津市民有病先就近去社区医院根本无需强制,而是他们的自然选择。,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