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肾脏内科 > 肾病信息 > 尿毒症
编号:10978710
对尿毒症毒素的新认识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30日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毒素;发病机制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1999年第2期第8卷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毒素;发病机制

    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性加重后,体内有200种以上物质的水平比正常人增高,其中有些物质具有毒性作用。这些具有毒性作用的物质在体内积聚,是引起尿毒症症状、代谢紊乱和多个系统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二十年来关于大、中分子尿毒症毒素的研究进展相对迟缓,但近年来有关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某些新发现,有些毒素蛋白已被分离出,通过体内、外实验对其性质及毒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以前已知毒素的作用也有了新的了解。

    1 被认为是“新毒素”的主要物质

    凡被称为“尿毒症毒素”的物质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在尿毒症患者体内该物质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②该物质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明确;③高浓度的该物质与特异的尿毒症临床表现相关;④动物试验或体外实验证实该物质在其浓度与尿毒症患者体内浓度相似时,可出现类似毒性作用;⑤体液内该物质浓度下降与尿毒症症状、体征改善相伴随[1]。

    据近年有关文献报告,目前被认为可能是“新”尿毒症毒素的物质约有20种左右(表1)。

    表1 近年报告的具有尿毒症毒素作用的物质

    1 粒细胞抑制蛋白Ⅰ(GIP-Ⅰ)和粒细胞抑制蛋白Ⅱ(GIP-Ⅱ)

    2 趋化抑制蛋白(CIP)

    3 中性粒细胞脱颗粒抑制蛋白Ⅰ(DIP-Ⅰ)和中性粒细胞脱颗粒抑制蛋白Ⅱ(DIP-Ⅱ)

    4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

    5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终末氧化蛋白产物(AOPP)

    6 氨甲酰化的氨基酸和蛋白质

    7 瘦素(Leptin)

    8 活性维生素D抑制物

    9 影响一氧化氮合成的毒素

    10 其它:硫酸吲哚酚,癌原性杂环胺,马尿酸,假尿嘧啶核苷,免疫球蛋白轻链,3-羧-4-甲-5-丙基呋喃戊酮酸(CMPF)

    2 具有抑制免疫细胞活性作用的毒素

    这类毒素包括粒细胞抑制蛋白Ⅰ(GIP-Ⅰ)、粒细胞抑制蛋白Ⅱ(GIP-Ⅱ)、趋化抑制蛋白(CIP)、中性粒细胞脱颗粒抑制蛋白Ⅰ(DIP-Ⅰ)、中性粒细胞脱颗粒抑制蛋白Ⅱ(DIP-Ⅱ)、免疫球蛋白轻链等。GIP-Ⅰ和GIP-Ⅱ都是从规律血透患者的血浆中分离出来的[2]。GIP-Ⅰ分子量为28000,电离点位于4.0~4.5,属于免疫球蛋白轻链类,其中80%与κ轻链同类,40%与λ轻链同类。GIP-Ⅱ分子量为950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8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