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中医》 > 2006年第3期
编号:10978755
金实教授从“毒”论治病毒性肝炎学术思想举隅
http://www.100md.com 《河北中医》 2006年第3期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从毒论治;金实;名医经验,1“疫毒”致病,兼夹它邪,2解毒先解郁,轻取为妙方,3解毒清为主,还需化运补,4解毒务求尽,不可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从毒论治;金实;名医经验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金实教授系江苏省名中医、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首席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省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兼肝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业医执教40年,理论造诣与临床经验俱丰,尤其在肝病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方面有独到之处,为同道所推崇。笔者有幸从学,获益良深。兹就金实教授从“毒”论治病毒性肝炎的学术思想稍作举隅。

     1 “疫毒”致病,兼夹它邪

    病毒性肝炎的病邪为“疫毒”,并且主要是湿热疫毒,这已成为现代中医学家的共识。但在“疫毒”致病毒性肝炎的特点及如何从“毒”论治等方面则见仁见智,众说纷纭。金教授认为,“疫毒”是中医病因学概念之一,为独立于六淫之外的一种致病物质。如《温疫论》说:“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气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疫者,感天地之疠气。”“疠气”又称“戾气”。“异气”者,杂气也,非时之气也,疠,杀也,戾,劲急,故“异气”、“疠气”乃为由外而入、传染性强的凶恶病邪,诚如《诸病源候论·温病诸候》所说:“岁时不和,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相染易。”而“毒”,犹恶也(《广雅》)、害也(《广韵》)。《金匮要略心典·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云:“毒者,邪气蕴蓄不解之谓。”在古代医药典籍中,毒邪致病常有以下特征:易于入里,变化多端;隐匿顽固,蕴伏难解;善从热化,耗营伤阴;夹痰夹瘀,入经入络;腐蚀血肉,戕害脏腑;淫伤筋骨,损阴损阳。征之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可谓丝丝入扣。金教授认为肝炎疫毒的特点除了毒邪致病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专一性:某种疫毒邪气专入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病。如《瘟疫论》指出“为病各种是知气之不一也。盖当其时,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病”,“各随其气而为诸病”。不同肝炎疫毒的毒性各异,感染不同的疫毒,形成甲、乙、丙、丁、戊等种种不同的肝炎,临床表现与预后转归亦各有特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5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