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药学院学报》 > 2005年第4期
编号:10980984
《波谱解析》课程教学改革及教学效果调查分析报告
http://www.100md.com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
     摘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波谱解析》课程教学改革,并就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了经验与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波谱解析;教学改革

    Teaching reform an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course of Spectra Analysis

    GUO Libing,TAO Shuhong

    (Teaching & Research Off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mistry & Analysis,Guangdong College of Pharmacy, Guangzhou 510240, China)Abstract:The article introduced a teaching reform of Spectra Analysis in three aspects. From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t analyzed the reform effects and suggested some further innovation.

    Key words:Spectra Analysis;teaching reform

    《波谱解析》是药学、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和质谱(MS)的基本原理、特征、规律及图谱解析技术,并介绍这四大光谱解析技术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掌握解析简单有机化合物波谱图的能力[1]。由于课程内容数据较多,相对抽象,较难掌握,历来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门课。如何上好这门课,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问题。中药学2002班的波谱解析课是小班上课——只有59人,有利于我们实施教学改革,在总结以往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并在期末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一、教学改革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成为最有潜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之一。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2]。

    波谱解析课内容比较抽象,有大量的经验数据,初学者容易感到枯燥难懂。教材中图谱少,由于学校的条件限制,本课程没有开设实验课,学生对光谱的产生原理及仪器构造难以理解。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插播有关光谱的原理及仪器介绍,增加各类化合物的特征图谱,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和生动起来。课堂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谱图及特征峰,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自编《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实习教材》,开设习题课

    波谱解析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解析图谱,从图谱中推导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或结构信息。在具有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等基础知识以后,要熟练地掌握解析图谱的技巧,必须多做波谱习题,才能做到熟能生巧[3]。为了弥补教材中光谱图及习题量太少的缺陷,配合教学需要,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编写了《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实习教材》,本书完全着重于对四种不同光谱图的解析,列出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特征谱图。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决定从45个学时中安排12学时作为习题课,每讲完一到两章就安排一次习题课(3节)。

    (三)习题课上以学生为中心,采取讨论的形式,教师加以引导总结

    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学生而不是教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活动,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表达能力。为此,我们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让他们在课余讨论习题问题,在习题课上,每个小组选出一到两个代表来给大家讲解,不单解题,还要讲解题的思路,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对解析结果提出种种质疑,或给出不同的答案,这样有利于营造一种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加以引导总结。

    以上三个方面的改革促使教师在备课、授课以及辅导答疑等方面付出了更多的劳动,学生方面学习热情也有所提高,期末考试全班平均分73.5分。为了准确测评同学们的学习实际情况与效果,了解同学们的需求以及教学改革效果,在期末开展问卷调查,以期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与提高。

    调查对象是中药学2002班全体同学,全班人数59人,填表52人,调查样本符合调查分析的技术性要求。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调查问题设置基本采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同时设置少量主观性问题。调查内容涉及19个方面。

    二、调查关键结果分析

    (一)对课程的认识和评价

    多数学生认为这门课重要(重要51%,很重要13.5%,一般34.6%),但是难学,其中认为难学和很难学的分别占703%和3.8%,26%认为比较容易。71.1%的学生认同习题练习有助于学习该门课程。绝大多数学生已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没有兴趣的仅占7.7%(见图1,2) 。

    (二)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

    认为效果较好的占61%,一般36.5%,较差1.9%(见图3)。对听课效果的评价是:很重要46.2%,听课后易懂269%,自己看书能懂23%,听课也不懂7.7%。

    关于习题课采用的方式,多数学生认同互动式教学,认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和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各占48%,仅3.8%的学生希望全部由教师讲(见图4)。

    《波谱解析》课程教学改革及教学效果调查分析报告关于习题课时间的安排,认为较合理的占65.4%,较少28.8%,不合理和较多的共占5.7%。

    关于习题课题量的安排,认为较适当的占76.9%,较少11.5%,较多11.5%。

    (四)学生课后学习情况

    90.4%的学生没有看过本门课程的其他参考书。

    预习情况较差,全部预习的只有1人,占1.9%,偶尔预习的占73%,从不预习的占23%。

    课后习题完成情况也不很理想,其中及时、独立完成的占13.5%,讨论后完成的占36.5%,完成一部分的占423%,没做的占1.9%。

    (五)对现用教材的评价

    对现用教材满意度较低,其中不满意的占40.4%,比较满意的占50%,满意的仅占5.8%。

    (六)考试形式

    赞成闭卷考试的占42%,赞成开卷考试的占17.3%,认为概念,原理闭卷,推测结构开卷的占41%(见图5)。

     三、启示与建议

    通过调查问卷及期末考试情况,说明我们在波谱解析教学上的改革得到学生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许多学生表示,对这门课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但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仍有一定的难度和压力,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强,学习主动性较差。也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偏重于图谱解析技术的学习,而忽略了许多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据此,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培养和督促学生建立起自觉学习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精选或自编更直观、易理解和掌握的教学软件,提高教学质量;改选在内容和编排上较合理,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教材;创造条件,开设实验课。

     四、结束语

    教学工作必须不断改革,才能跟上学科的发展,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才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钱俊 许文林. 浅谈波谱分析法的教学改革[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8(4):111~113.

    [2]杜金萍.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有机波谱分析的教学效果[J]. 化工高等教育, 2001, (1):66~67.

    [3]李亚明 张华 等.《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 2001, (1):64~65.

    (广东药学院 中药化学与分析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240), 百拇医药(郭丽冰,陶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