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药学院学报》 > 2003年第3期
编号:10981742
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
哮喘,,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1哮喘与气道慢性炎症,2哮喘与Th1,Th2失衡,3中医药的抗变态反应与抑炎作用,4中医药逆转Th1,Th2失衡作用
     摘 要 从哮喘与气道慢性炎症、哮喘与Th1/Th2失衡、中医药的抗变态反应与抑炎作用等方面对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基础及临床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变应性炎症(Airway Allergic Inflammation,AAI)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近年研究认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Helper T Cell,Th)的两亚群即辅助性T1型淋巴细胞(Helper T1 Cell,Th1)与辅助性T2型淋巴细胞(Helper T2Cell,Th2)失衡,即Th1/Th2失衡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2]。针对哮喘的发病机制,其防治主要是抑制和清除气道炎症(Airway Inflammation,AI)为重点。目前,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steroids,Gs)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enal Receptor,β2-AR)激动剂的雾化吸入已成为哮喘首选治疗[3],但长期应用会带来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4]。在寻找新的哮喘治疗药物的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对中医药防治哮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日益受到了重视和关注,本文就这一领域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哮喘与气道慢性炎症

    以前认为哮喘是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速发性哮喘反应(Immediate-phase Asthmatic Responses,IAR),其病理生理机制为肥大细胞(Mast Cell,MC)脱颗粒,释放组织胺(Histidine,His)、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sinophil Chemotatic Factor,ECF)、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白三烯(Leukotrienes,LTs)等物质引起的气道平滑肌收缩[5]。后来研究证实哮喘还涉及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MC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Inflammation Cells,IC)、炎症介质(Inflammation Mediators,IM)、细胞因子(Cytokines,CK)的相互作用,呈现一种慢性气道炎症(Chronic Airway Inflammation,CAI)过程和气道高反应(Airway Hyperreponsiveness,AHR),从而引起可逆性气道阻塞(Reversible Airway Obstruction,RAO)[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2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