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张成骨技术治疗颅颌面畸形的研究进展
牵张成骨,,]牵张成骨;颅颌面畸形;三维重建,1应用DO技术治疗下颌骨短小畸形,2应用DO技术治疗上颌骨短小畸形,3应用DO技术治疗上腭发育不良,4应用DO
[关键词]牵张成骨;颅颌面畸形;三维重建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技术是通过对切开后仍保留骨膜及软组织附着和血供的骨段施加特定的牵张力,以延长或扩宽骨骼、矫治骨骼畸形或修补骨缺损的外科技术。DO技术应用于颅颌面畸形的矫正是近10年来才快速发展起来的。1992年McCarthy等[1]率先将DO技术成功应用于人下颌骨的牵拉延长,从而为颅颌面畸形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近年来,DO技术在整形外科与口腔颌面外科治疗严重的颅颌面畸形与颌骨缺损方面已经得到较多应用[2],此技术被认为是一项内源性组织工程技术,其成骨机制与临床应用原则是当前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先天性颅颌面畸形患者临床上常见的骨性结构畸形包括:下颌骨短小畸形、上颌骨短小、上腭发育不良和颧骨短小等,上述畸形皆可借助DO技术予以矫正。
1 应用DO技术治疗下颌骨短小畸形
1.1 牵张速率及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先天性颅颌面畸形患者的下颌骨短小畸形通常是三维的,因此,将DO技术应用于下颌骨牵张延长的实验研究中,主要是针对下颌骨长度不足及下颌弓宽度不足等缺陷的矫正而设计的。20世纪70年代初期,Snyder等[3]首先将犬下颌骨包括牙齿和黏膜一起切除约15cm,形成节段性缺损后牵张延长,使原有的咬合关系得以恢复,从而证实了DO应用于下颌骨的延长是可行的。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下颌骨牵张延长的动物实验[4],在下颌骨牵张延长术的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现代学者普遍认为缓慢有规律地牵引下颌骨可明显促进新骨形成速度。Farhadieh等[4]在绵羊动物模型上以不同的速率牵张延长了24例下颌骨,结果表明,以1mm·d-1的速率牵张延长的下颌骨在骨矿化、生物力学及组织学特性上都优于以2~4mm·d-1速率延长者,牵引后足够时间的稳定期也是新骨生成的必要条件,DO是骨组织新生与改建并存的过程。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新技术被应用于下颌骨牵张延长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表明下颌骨的牵张延长是一个复杂的骨再生过程,各种生长因子对这一生物学过程起很重要的调控作用[5]。例如,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骨或软骨细胞分化,同时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Yazawa等[6]的实验表明,在下颌骨牵张延长开始后就有BMPs2,4,5和6的持续表达,而BMPs7仅有微弱表达。BMPs3在牵张延长期没有显著表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1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