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 2004年第4期
编号:10981037
谈针灸的辨证论治
http://www.100md.com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
针灸,,针灸;辨证论治;定性;定位,1辨证,2论治,参考文献:
     摘 要: 针灸疗法仅用经络辨证来指导临床是片面的,必须运用中医理论体系,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结合经络辨证及其他辨证方法对疾病进行分析归纳,采取相应的针灸治疗方法,扩大针灸疗法的应用范围,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针灸;辨证论治;定性;定位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症状表现是错综复杂的,作为一种治疗方法,针灸仅仅应用经络辨证指导临床是片面的。临床上应该运用中医理论体系,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结合经络辨证及其他辨证方 法,对疾病进行分析归纳,以区分其病性(寒热虚实等)、确定其病位(表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辨证

    由于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实践基础的不同,临床上存在着众多的辨证方法。目前常用的有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八种 〔1〕 。辨证包括定性和定位两个方面。

    1.1 定性

    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但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对于临床诊治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研究病因病机时必须全面掌握症状与体征,了解可能致病的客观因素,对病证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审证求因”。

    (1)外感六淫(含内生五邪)引起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风:怕风、出汗、痒(咽喉痒、皮肤痒)、游走性疼痛、皮疹、面目浮肿、眩晕、震颤、抽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突然昏倒、脉浮缓或弦。 寒:恶寒或畏寒、战栗、无汗、固定性疼痛、面色苍白、手足冰冷、口不渴、喜热饮和热敷、咯稀薄白痰、口泛清水、大便稀薄、舌苔白、脉迟或紧等。

    湿:头重如裹、肢节酸困、倦怠无力、胸腹痞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淡乏味、口不渴或渴不欲饮、腹泻、尿少、浮肿、咯痰多、白带多、淋浊、湿疹、疮疡流水、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脉滑或濡等。燥:干咳无力或痰中带血、鼻干、咽干、唇燥、口渴、心烦、大便干结、尿少、皮肤干裂、舌质干红、舌苔少或剥脱、脉细数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