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药学院学报》 > 2005年第4期
编号:10981057
接受美学对文学翻译策略的启示
http://www.100md.com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
创作自由度,,接受美学;文本意义;前理解;创作自由度;接受能力,一、接受美学理论概述,二、接受美学对文学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三、结语,参考文献:
     摘要:当代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文本的意义依赖于读者的阅读,读者在对文本的阐释中起主体作用。在翻译过程中,文本意义的实现依赖于译者的前理解;译者对翻译过程中的创作自由度是有限的,须以原文文本为依据;译者还要相信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

    关键词:接受美学;文本意义;前理解;创作自由度;接受能力

    一、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20世纪西方哲学发生了令人瞩目的“语言学转向”,对文学理论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百年中,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先后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理论转折:在19世纪风行的社会历史批评之后,它经历了以作者的创作为理解作品的根本依据的作者中心论范式时期,以本文自身的语言结构为理解文学意义的根本依据的本文中心论范式时期,和以读者的阅读、反应、创造性理解为文学意义生成的主要依据的读者中心论范式时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产生于德国的接受美学就是读者中心范式的一种理论观点。

    接受美学的诞生地在德国南部的康斯坦茨,因而他们又被称为“康斯坦茨学派”。其创始人是五位年轻的文学理论家和教授,其中最有名的是尧斯和伊瑟尔。该理论自创立后便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接受美学产生的历史渊源主要有胡塞尔现象学、当代阐释学、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的结构主义学说等,其中阐释学对它的影响最大。

    (一)对于文本意义的阐释

    对接受美学影响最大的理论是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阐释学。海德格尔从人的此在性、历史性和人存在于语言之中等观点出发,认为理解并不是一种人的认识活动和方法,而是人通过理解而存在,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伽达默尔继承了胡塞尔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本体论的观点,认为文本是一种开放性结构,力图以效果历史的原则来理解文本。就理解主体而言,其所处的传统和历史构成了其进入理解的“偏见”,这种偏见是“合法的偏见”。正是这种偏见构成了解释者的“特殊视野”。理解是一种对话,即主体带着自己现在的期待同艺术文本的历史视界相遇,从而形成对话,即两种视界的对话,也就是“视野融合”。伽达默尔认为,只有达到了“视野融合”,才能理解文本。因此,艺术文本是一个开放结构,审美理解也是一个不断开放的过程。

    尧斯对于文学理论的研究起始于他对文学史的研究。他认为,传统的文学史研究将历史方面与文学方面机械地割裂开来而陷入困境。因而,他提出依靠审美“期待视野”及其改变这一概念把文学史描述成效果与接受的历史。所谓“期待视野”,是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而组成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求、水准和眼光,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6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