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20期
编号:10983636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和PTE预防的现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20期
     人工关节是晚期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重建一个无痛、稳定、有功能的关节,恢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西方国家是主要的公共问题,血栓的预防已是常规行为。而在亚洲,传统观念认为VTE发生罕见,对于血栓的预防仍存在争议。

    目前亚洲最权威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流行病学调查研究AIDA显示,所有近端DVT发生率为2.9%,孤立远端DVT发生率为2.8%,所有DVT发生率为25.7%。

    DVT所导致的主要后果为栓塞,这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致死原因,常为DVT的首发症状,发生率为1%~5%,1小时内死亡率为50%;其次是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导致长期下肢肿胀及溃疡;且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康复慢。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筛查的目的在于预防广泛的静脉血栓/慢性肿胀和静脉炎、症状性肺栓塞(PTE)和致死性PTE。近端DVT是PTE的主要来源,筛查方法应能准确地检查近端血栓。

    DVT的预防方法分为机械方式和药物方式,前者包括早期活动、弹力袜、间断充气加压、足底静脉泵;后者包括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苷、华法林、UFH、LMWH。THA术后不同方法预防DVT的对比研究显示,LMWH组DVT发生率最低(15%),其次是华法林(20%)和足底静脉泵(22%),小剂量肝素和阿司匹林预防效果较差。多项国内外临床试验显示,LMWH可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尤其是近端DVT,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现胸痛、憋气,尤其开始活动后,多考虑PTE的可能。PTE治疗首选肺动脉造影术,同时应用碎栓术和溶栓术(尿激酶或链激酶);也可加大LMWH的用量;持续静脉滴注UFH;静脉使用尿激酶或链激酶。,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