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说长道短
编号:11013001
中医与自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46期
     中国人的文脉是与自然密不可分的,从老子"道法自然"开始,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以为人应该和自然和谐相处,是自然之子,自然为万物立法。春秋时孟子反对"涸泽而鱼,焚林而牧",董仲舒更是把"天人相应"上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度,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则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偶尔溅起的浪花。中国文人的审美趋势是物我两忘,情景交融,例如唐代画家张璪主张绘画的法则是"外师造化,中得新源",无不显露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中国传统医学--中医,无疑是这种文化的受益者。有人说中医是绿色医学、时间医学是不无道理的。在《黄帝内经》形成之前,不少思想家、养生家就注意到人的生老病死和自然万物紧密相连,《管子·形式篇》主张:"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体累而寿命损。"人只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才能"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集古代医学大成的《黄帝内经》则把这种思想贯穿到中医理论和治疗以及养生保健的方方面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人体的五脏六腑机体组织和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在治疗上如果"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类经》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故贤人者必法天以治身。设不知此,而反天之纪,逆地之理,则灾害至矣。"顺应自然四时阴阳寒暑变化,这样才能远害而全身。如果违背自然界本身的法则和规律,人类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人体的养生保健也要和自然物候生长收藏相适应。

    再者,中医治病疗疾的主要武器--中草药,都是来自大自然。当我们走进中药店,首先闻到的是淡淡的药香,是充满着神秘感但又使人感到亲切的,是似曾相识的,却又是陌生的那种气息,那是来自大自然的气息。山川物候、草木虫鱼无不沐浴吸收天地日月精华,而人也是自然太虚中最有灵气的一分子,同气相求,治病祛疾莫不契合自然法则。医者易也,即使是一片秋天的落叶,在高明的中医师手里,也许也是一味肉其白骨的灵药。

    现代社会,我们越来越远离自然,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我们整日被噪音、尾气以及各种看得见看不见的污染包围着,而各种各样的疾病也在潜滋暗长。在世界日益向自然回归,日益关注人和其生长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我们是否该向我们的祖先要生存智慧呢?, 百拇医药(章茂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