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1883
青蒿素产业竞争有望趋于理性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5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63期(总第2317期 2006.06.05)
     行业协会即将成立

    6月1日,记者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的网站上看到:由于青蒿素出口意义重大,商务部领导高度重视青蒿素类产品的出口问题,曾多次组织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医保商会目前正在筹备成立青蒿类产品出口商品分会,以加强市场调研,加强出口协调,加强对青蒿类产品的生产与出口的宏观指导。

    当日记者致电医保商会,相关人士刚刚结束了关于成立青蒿素产品出口商品分会专事协调管理工作的讨论。据医保商会中药部主任刘张林透露,今年下半年将开始相关事项的具体操作。

    缘起非理性竞争

    众所周知,青蒿素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产品,世界青蒿素的原料基本出自我国。

    自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认可青蒿素在治疗疟疾上的神奇功效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使用以来,原本低迷的上游市场由于下游的需求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从去年开始,国内许多企业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其中不乏一些不具备生产或加工条件的小型药企。为了牟利,他们用极其简陋的设备生产,并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这不仅扰乱了国内青蒿素市场,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国青蒿素产品出口的形象。所以,有必要成立相应机构进行统一协调和指导。”医保商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 http://www.100md.com
    据悉,青蒿素资源在2004年以前相对集中,华立控股还掌控着国内绝大部分青蒿素原料资源。后来,诺华为摆脱原料掣肘,开始绕过华立控股直接向上游采购原料,使得诸如重庆通和制药、成都三奇制药等一批中小青蒿素原料供应商趁此机会悄悄崛起分食市场。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中小企业的盲目跟风,带来的原料供应渠道混乱。去年我国最主要的青蒿种植基地重庆的丰都、酉阳等地甚至出现了青蒿抢购战。在利益驱动之下,上述主产区的部分青蒿作物在尚未成熟的时候就被收割了。由于采摘不当,导致野生青蒿资源受损。而在人工种植青蒿方面,专家研究的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走了样,对青蒿素的提取质量和纯度造成了不良影响。

    “青蒿素市场非理性的竞争带来了市场的混乱。”一位专家认为。

    旨在原料保护和成药出口

    “此次成立青蒿素出口分会主要有两大工作,一是对我国特有的青蒿原料进行保护,另外,促进我国青蒿类成药的出口。”医保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 百拇医药
    刘张林进一步解释道:“一方面在资源上要缓解农户、企业、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的青蒿素产业目前在成药经营上仍受制于人,但今后还是要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

    世纪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张伟也表示:“该协会在规范企业行为的同时,也是出于国际化的考虑。当初开发时市场环境不一样。诺华垄断销售终端是我们以前没经验,没基础。未来如何利用资源优势,打入市场?还是需要有终端。”因此他建议,企业在把握好青蒿素原料出口的同时,应重视青蒿素成药的研发。

    刘张林透露,国家将可能配合实施“出口自动许可”的管理手段,对行业进行协调。而根据目前我国纺织品行业实施的“出口自动许可”的意图,该措施旨在加强对产品出口的统计分析和监测,及时向出口经营者发布出口预警信息,以保护我国出口企业不受国外“设限”的伤害,维持行业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63期, http://www.100md.com(殷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