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41418
抗心律失常药的发现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5日 《家庭医生报》 2006年第23期(总第1060期 2006.06.05)
     说来有趣,抗心律失常药的发现竟与抗疟药有关,看似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两者“一脉相承”。

    话说上个世纪初,荷兰心脏学家沃克贝克碰到这样一件事情:一位病人否定了沃克贝克对他患心肌颤动无法缓解的诊断。他提出,过几天等他心律正常时再来医院。这简直不可思议,在当时对心肌颤动的缓解尚无办法,无药可用。令人惊讶的是,几天后这位病人的心律真的恢复正常了。于是,沃克贝克对此进行了跟踪,了解到这位病人经常服用奎宁来控制不协调的心肌运动。

    后来,沃克贝克也用奎宁对心律不齐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就这样,抗疟药为抗心律失常药的发现开了先河。在1914年出版的《心律不齐》一书中,沃克贝克引用了上述病例。4年后,权威性的维也纳药学杂志发表了傅雷写的一篇报道,他证实奎尼丁在四种金鸡纳树生物碱中用于控制室性心律不齐方面作用最强,而毒性最小。他谈到,在治疗的22个病人中,有11人用了奎尼丁心肌颤动完全缓解,心跳恢复正常。后来也有其他医生撰文证实奎尼丁有这方面疗效。因此,作为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的奎尼丁,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广泛应用了。

    但是,有些病人使用该药因高度过敏而引发严重的副反应。上个世纪30年代,医学家在临床发现,不正常的心律也可以用一些麻醉剂治疗,如用普鲁卡因注射心包,可以直接防止手术中发生心律失常。于是,有人设想用普鲁卡因代替奎尼丁,可没有获得成功,因为普鲁卡因易被血中的酶所代谢而失活,而且它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副作用。但是,医学家们并没有泄气,后来终于发现一种能避免普鲁卡因缺陷的类似物,这就是普鲁卡因酰胺。1951年,美国的一些医学杂志许多论文指出,普鲁卡因酰胺是一种有价值的抗心律失常药。, http://www.100md.com(邬时民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