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治硬皮病前景乐观
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心血管科常用的降血脂药物,通过抑制肝脏内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而达到降低胆固醇水平的目的;同时也发现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减慢甚至消退有可靠的临床证据。
最近,日本研究人员从另一途径发现,硬皮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硬皮病所表现的面容毁损的症状明显好转,提示他汀类药物在硬皮病某一机制上起了作用。日本东京Keio大学医学院的学者在5月25日的《关节炎和风湿病》(Arthritis & Rheumatism)杂志上详述了课题组对他汀类药物改善硬皮病症状的机制假设。研究组认为,他汀类药物可能是通过促进机体血管的新生来替代原发病引起的血管缺损破坏。
什么是硬皮病
硬皮病(sckeroderma)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sckeroderma是希腊词,可以翻译为“皮肤硬化”,患者皮肤会变得发亮而坚硬。这种病有许多种表现,但皮肤硬化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硬皮病分为两型:局限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皮病。前者分布局限于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后者(或叫系统性硬化)病变范围广,可以累及皮肤组织以至身体的各个内脏器官,因此可以导致不同的临床症状,如烧心、呼吸困难和血压升高。
, 百拇医药
现在,美国估计有30,000人正在遭受硬皮病的折磨,而每年约有10,000人死于系统性硬皮病。硬皮病研究机构声称,这些患者在其存活的日子里饱受病痛困扰。而目前,硬皮病的病因仍然不十分明确。惟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硬皮病影响到循环小动脉通路,显著减少肢体末端的血流循环。
他汀类有助提高CEP水平
日本东京Keio大学医学院课题组的研究目标是确定阿托伐他汀(Lipitor)是否有助于增加血流流速、改善血液循环,并希望了解血液循环改善的程度到底有多大。
共有14名患有系统性硬化病的女性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一些患者的硬皮病病史超过20年。她们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10mg口服持续12周。在治疗期间的同一时间点和该时间点之后的第4周、第8周,研究人员比较这些患者症状的变化情况、血管内皮前体细胞circukating endothekiak precursorsCEP水平和血管形成有关的分子结构。
, 百拇医药
在两次测试时间点中,所有患者的CEP水平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提高(1.7~8倍)。有8名患者在第4周或第8周的CEP水平达到峰值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有5名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CEP始终处于不断升高的水平。在同期健康对照组中,患者的CEP水平并无显著提高。在用药期间,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症状得以缓解,而一旦停药患者的症状就恢复如以前一样。
研究已起步
承担“硬皮病和其他疾病影响机体血管”研究任务的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外科研究中心副主席Kirkwood Pritchard博士支持他汀类药物对稳定血管结构具备有益价值的论点。
Pritchard博士认为:“硬皮病是一种相当极端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会破坏患者体内血管的组织结构。而他汀类药物已经被证明可以从多种途径改善、修复血管,从而避免血管的毁损。当然,他汀类药物本身可能并不直接针对硬皮病的发病机制。但日本Keio大学医学院课题组的这次药物试验证明了他汀类药物本身所具有的保护并促进血管增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治疗硬皮病带来更多的启示。”
尽管他汀类药物治疗硬皮病这项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该研究小组的负责人Masataka Kuwana在谈到他们的进一步研究计划时非常乐观:接下来要开展的多中心、安慰剂对照、大样本量试验,将会给他汀类药物对治疗硬皮病是否有确切疗效带来更可信的临床依据。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21期, 百拇医药(董欢霁)
最近,日本研究人员从另一途径发现,硬皮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硬皮病所表现的面容毁损的症状明显好转,提示他汀类药物在硬皮病某一机制上起了作用。日本东京Keio大学医学院的学者在5月25日的《关节炎和风湿病》(Arthritis & Rheumatism)杂志上详述了课题组对他汀类药物改善硬皮病症状的机制假设。研究组认为,他汀类药物可能是通过促进机体血管的新生来替代原发病引起的血管缺损破坏。
什么是硬皮病
硬皮病(sckeroderma)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sckeroderma是希腊词,可以翻译为“皮肤硬化”,患者皮肤会变得发亮而坚硬。这种病有许多种表现,但皮肤硬化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硬皮病分为两型:局限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皮病。前者分布局限于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后者(或叫系统性硬化)病变范围广,可以累及皮肤组织以至身体的各个内脏器官,因此可以导致不同的临床症状,如烧心、呼吸困难和血压升高。
, 百拇医药
现在,美国估计有30,000人正在遭受硬皮病的折磨,而每年约有10,000人死于系统性硬皮病。硬皮病研究机构声称,这些患者在其存活的日子里饱受病痛困扰。而目前,硬皮病的病因仍然不十分明确。惟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硬皮病影响到循环小动脉通路,显著减少肢体末端的血流循环。
他汀类有助提高CEP水平
日本东京Keio大学医学院课题组的研究目标是确定阿托伐他汀(Lipitor)是否有助于增加血流流速、改善血液循环,并希望了解血液循环改善的程度到底有多大。
共有14名患有系统性硬化病的女性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一些患者的硬皮病病史超过20年。她们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10mg口服持续12周。在治疗期间的同一时间点和该时间点之后的第4周、第8周,研究人员比较这些患者症状的变化情况、血管内皮前体细胞circukating endothekiak precursorsCEP水平和血管形成有关的分子结构。
, 百拇医药
在两次测试时间点中,所有患者的CEP水平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提高(1.7~8倍)。有8名患者在第4周或第8周的CEP水平达到峰值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有5名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CEP始终处于不断升高的水平。在同期健康对照组中,患者的CEP水平并无显著提高。在用药期间,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症状得以缓解,而一旦停药患者的症状就恢复如以前一样。
研究已起步
承担“硬皮病和其他疾病影响机体血管”研究任务的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外科研究中心副主席Kirkwood Pritchard博士支持他汀类药物对稳定血管结构具备有益价值的论点。
Pritchard博士认为:“硬皮病是一种相当极端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会破坏患者体内血管的组织结构。而他汀类药物已经被证明可以从多种途径改善、修复血管,从而避免血管的毁损。当然,他汀类药物本身可能并不直接针对硬皮病的发病机制。但日本Keio大学医学院课题组的这次药物试验证明了他汀类药物本身所具有的保护并促进血管增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治疗硬皮病带来更多的启示。”
尽管他汀类药物治疗硬皮病这项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该研究小组的负责人Masataka Kuwana在谈到他们的进一步研究计划时非常乐观:接下来要开展的多中心、安慰剂对照、大样本量试验,将会给他汀类药物对治疗硬皮病是否有确切疗效带来更可信的临床依据。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21期, 百拇医药(董欢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