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6年第7期
编号:11008318
p53基因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7期
大肠癌,1p53基因与大肠癌的发生,2p53基因突变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作用,3p53基因与大肠癌的浸润转移,4大肠癌的基因治疗,5p53基因与大肠癌的预后,6展望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结肠癌发病率已升至消化道肿瘤的第二位[1]。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医学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认识到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渐进演化的过程。该过程涉及到众多原癌基因的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和(或)失活。p53即是其中极为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短臂(17p 13.1)。全长约16-20kb。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编码产物为分子量53kD的核蛋白。p53基因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外显子2、4、5、7、8分别编码5个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结构。野生型p53(WT p53)与调控细胞生长周期、调节细胞代谢、DNA的修复和合成、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等有密切关系。p53正常生理功能的丧失与p53基因突变、p53蛋白与病毒癌蛋白结合、p53蛋白与特殊扩增的细胞基因产物结合有关。基因突变是p53功能失活的最主要方式,包括点突变和等位基因的缺失。绝大部分突变位于高度保守区中,以175、248、273、282位点突变最高[2]。本文就p53基因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p53基因与大肠癌的发生

    国内外学者对大肠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大肠癌的发生可能与饮食因素有关。此外体力活动减少、遗传因素也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目前从分子病理学研究认为基因突变与抑癌基因失活或等位基因丢失是大肠癌发生的关键因素。p53基因是目前认为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研究相对成熟的基因。并且已经证实p53的突变与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呈良好的相关性[3]。p53编码的正常核蛋白在DNA损伤或缺氧时活化,使DNA修复基因上调性转录,细胞在G1期出现生长停滞,从而使受损的DNA有机会进行修复。如果损害严重不能修复,则细胞不再进入分裂周期而凋亡,以保证基因组的遗传稳定。所以,正常的p53基因又被称为“基因组的保护神”。而在p53基因缺失或发生突变的细胞,DNA损伤后不能通过p53的介导进入G1期停滞和DNA修复。因此,遗传信息受损的细胞可以进入增殖,最终可以发展成恶性肿瘤。近年的研究提示突变型p53过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p53基因突变位点位于175密码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7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