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302
停产,复产,VC发展常态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6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68期(总第2323期 2006.06.16)
     在几大VC巨头不约而同停产数月之后,石药集团维生药业终于打破僵局,于近期宣布复产,同时将产量减少了2700吨。

    据了解,停产以来,原料成本依然高企,VC价格一路看跌,企业库存尚未得到完全消化。这一切都显示出,选择在此时复产,似乎并非最佳时机,但正如业内人士说的,一直停产也不是办法。

    维生复产迷局

    几个月来,VC价格持续下跌,现时价格比历史最高点12美元/公斤相去甚远,反倒逼近历史最低点2.8美元/公斤。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在香港出席中国制药的股东会上曾坦率地表示,这是他上任多年以来所出现的最严峻的局面。据他在会后透露,目前内地已有一间VC企业出现亏损。他预计,该项业务今年毛利率约下跌2~3个百分点,为17%~18%。

    处在敏感时期的企业,极其谨慎。虽然面对外界的诸多猜测,却并不愿多作解释。在记者试图向石药方面求证时,遭到拒绝。而在与华药、东药、江山制药接触时也出现类似遭遇。
, 百拇医药
    维生药业此次的复产,在上海证券研发中心分析师彭蕴亮看来,有两种可能。一方面,企业可能考虑到停产太久,机器设备闲置,避免进一步的浪费,又考虑到眼下VC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因此选择小规模的复产;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出于对市场主动权的把握,及早复产,在市场占有率上保持优势,抢占市场先机。

    而东方健康网副总经理吴惠芳则认为,无论是停产还是复产,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存在那么多的为什么”。吴惠芳分析认为,企业选择复产,有很多因素,或者是因为有订单,或者是因为企业在停工太久之后顺其自然地选择了复产。

    与吴惠芳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医保商会协调部主任乔海利。他告诉记者:“通过停产来调节生产周期之后复产,很正常。”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维生药业选择在此时复产,可能是考虑到目前的VC价格已非常低廉,因此趁机复产,利用价格优势,占据市场份额。
, 百拇医药
    然而,无论何种说法,都只是外界的猜测而已,真正原因,只有企业自己知道。

    充满变数的前途

    进入2006年,VC的价格除了在1~2月份有过小幅度的上涨之外,均呈下降趋势。截止到6月8日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期国内VC市场依然保持疲软状态。目前市场VC醋酸酯(35%)市场报价在30~32元/公斤,实际成交价在26~28元/公斤,包膜VC市场报价在45元/公斤左右,实际成交价格在42元/公斤左右。这种价格,在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这样的价格,在吴惠芳看来,已经跌入谷底,继续下降的空间很小。以眼下的态势来看,VC价格何时能反弹回来,依然是个未知数。

    然而,每当VC市场出现疲软之时,停产成了企业采取调节市场的主要手段,“涨价——扩产——跌价——停产”,国内VC产业这个一直走不出的怪圈,反而成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 http://www.100md.com
    而这种以停产来调节市场和生产周期的做法,能否起到企业预期的效果?乔海利的评价颇耐人寻味:“效果还是有的,不能说没有起到一点作用。但是肯定没有达到企业的预期目的。”

    事实上,虽然我国的VC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四大VC家族的产品占到了全球市场的过半份额,但他们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为了抢占市场,竞争也不时在这四大家族企业之间展开。如此内耗,使得在面对共同的困难,如国外的反倾销、反垄断以及市场疲软等状况时,企业间很难达成一致,谁也无法想出一个让各家企业都接受的办法。而且,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即使医保商会等出面干预协调,也会遇到种种压力而很难开展。

    因此,要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乔海利看来,仍然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或许在长期的竞争中,四大家族中也会出现如荷兰的帝斯曼和德国的巴斯夫一样,最终选择退出这个市场。

    这个时间究竟有多长,乔海利表示,很难预料。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68期, 百拇医药(贺彩丽 钟可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