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334
湖南:谋造华南医药“蒙交会”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6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68期(总第2323期 2006.06.16)
     2006年7月12至1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将联手在长沙,主办立足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地区以及“中部崛起”地区的2006中国(长沙)医药博览会。

    4月1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的举办目的是:“抓住‘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全面宣扬湖南医药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扩大湘药品牌影响,促进药业界的广泛交流和合作。通过推介浏阳生物医药园、湘西中药谷、九芝堂、千金药业、古汉、正清等颇具影响的医药品牌,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医药知名企业入湘投资兴业,全面提升湖南医药行业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药博会背后的真实意图

    与雨后春笋般在其他各地涌现的医药博览会相比,湖南举办的这次药博会也并无多大差异,但是,如果仔细看看主办方的组织阵营,事情似乎不是这么简单,此次医药博览会的承办单位是湖南省经济委员会、湖南省广播电视局、长沙市人民政府,而支持单位则几乎囊括了湖南其他所有厅局单位,可以说,湖南是动员了所有与医药行业有关的资源来办这次医药博览会。
, http://www.100md.com
    一次医药博览能否做大一个产业?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湖南会把提升本省医药产业的期望全部压在这届药博会上?显然也不够现实。但湖南为何还要对这样的医药博览会如此倾力而为?

    这次药博会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意图。湖南,有意在华南打造一类似“蒙交会”的医药品牌盛会,以长期的医药会展拉动和提升湖南医药产业的发展。

    正是缘于这一目的,湖南以超强阵容、高规格、大规模联手行业权威机构——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高调切入医药会展业。

    据了解,为确保本届博览会的顺利举办,中国(长沙)医药博览会组委会除了在专业媒体上推广外,将携手电视湘军,借助湖南广电集团超强的传播推广能力以及湖南卫视操作大型活动的成熟经验,为本次博览会活动执行、宣传造势。

    本次博览会组委会执行副主任、湖南省经委副主任刘送保对湖南高调举办医药博览会的真实目的直言不讳。他说:“本届医药博览会将秉着‘立足客户、专业服务’的宗旨,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广为宣传,为广大参展商、经销商提供一个互利多赢、携手未来的最佳平台。全力把2006中国(长沙)医药博览会打造和培育成一个能长期在湖南举办的医药品牌盛会。”
, 百拇医药
    湖南人打的如意算盘

    地处丘陵地带的湖南省,拥有野生药材2384种,总蕴藏量1200多万吨,居全国第2位,仅从黄姜中提取的皂素就占了全国总量的一半;湖南还拥有一大批医药人才,如湘雅医学院的生物基因工程、湖南医工所的西药、湖南中医学院和中医药研究院的中药等,医药科技开发力位列全国第五。可就是这么一个资源、科研大省,医药工业水平却长期徘徊在全国第20位左右。2005年尽管全省医药工业产值达到历史最高的104.5亿元,也只相当于一个扬子江药业集团,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7亿元,则还比不上扬子江,只有浙江的1/5左右。在2005年慧聪医药商务网公布的全国医药企业百强名单上,湖南仅有九芝堂羞涩地位列其中。这一现象与中药资源和医药科研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湖南医工所的一份数据足以说明湖南医药产业化水平的落后:该所近年来开发了近百项科研成果,获得了50多个新药证书,但90%以上被省外买走,落户本省的绝少。该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卖出的成果,几乎个个都产生了好效益,如一种治疗忧郁症的新药“丁螺环酮”,以90万元卖给重庆一家药厂后,次年就盈利200万元。湖南医药科研成果“墙内开花墙内香”还有一个令人伤心的现象是,同样一个产品,放在湖南医药企业自己手里,怎么也产生不出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一旦转到别人手里,却一个个都变成了“摇钱树”。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湖南某制药厂的“得东冲剂”,到广东某药厂后摇身一变,便成了名贯天下的“三九胃泰”。
, 百拇医药
    1998年,在山青水秀的浏阳洞阳农村,矗起了一片专业从事生物医药产学研一体化的园区,湖南把这里定为湖南医药工业的摇篮——“药谷”,期望这里能够发展成湖南药业实现腾飞的大本营,彻底改变湖南医药头大(资源丰富)脚小(产业化率低)的不对称局面。近10年来,“浏阳生物医药园”已成为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医药专业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还将其确定为发展中国家惟一的国际医药产业基地,园区的产值也占到了湖南全省医药总产值的1/3强。而湖南省内九芝堂、千金药业、正清集团、紫光古汉等老牌企业虽也获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也涌现了老百姓、长沙双鹤等一批实力相当不错的企业。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政府还是医药企业的努力都还未能从整体上改变湖南医药经济相对落后的局面。

    2005年是“十五”期间湖南医药行业发展最快的一年。全省医药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4.5亿元,居全国第17位,同比增长35.9%,高于全国医药行业增幅9.5个百分点,增幅排全国第9位;工业增加值完成35.7亿元,居全国第17位,同比增长33.9%,分别高于全国行业、全省规模工业增幅8.7和13.3个百分点,增幅排全国第10位。在湖南医药产业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同时,湖南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也在思索着这么一个问题:如何使湖南的医药产业获得更大的突破和提高?
, 百拇医药
    以会展的方式来宣扬湖南医药产业发展环境,成了湖南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拉抬湖南医药产业的一种共识。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之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话语中这样的意图非常明显:“要创办出具有湖南特色、实效明显、组织规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博览会,树立中国(长沙)医药博览会品牌,为推动湖南从医药资源大省迈向医药产业大省作出新的贡献。”

    打造华南“蒙交会”基础厚实

    湖南人欲以医药会展的方式来为湖南医药产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并非是拍脑袋的心血来潮之举,而是在充分摸排了自省资源的情况后作出的决策。

    2006年4月10日,第三届中国会展(节事)财富论坛暨2005年度中国会展(节事)产业年度评选在南京揭晓。长沙与青岛、大连、昆明等城市一起被评为该年度“中国十大节庆城市”,并与济南、威海、南昌一起被评为中国4个“最具潜质会展城市”。

    据了解,“十大节庆城市”中,长沙城市人口少,但节庆会展数量多、质量高,2005年登记的会展达233个,按照长沙市会展管理条例,包括“演、艺、赛、节、典”在内的会展活动去年近400个,几乎每天都有不同形式与内容的会展在长沙举行。因会展活动签订的合同或意向金额突破700亿元,拉动相关产业经济增加近150亿元,会展直接收入3.1亿元,带动会展相关行业收入28亿元。因会展的拉动,长沙消费市场以16.1%递增,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3.43亿元,跻身全国10强。与其他城市相比,长沙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强大的媒体阵容优势、独一无二的商业娱乐优势等7大优势,正是这些优势,使长沙从全国60余个城市中脱颖而出,以独特的魅力跻身“最具潜质会展城市”四强。

    据湖南广电集团总经理、湖南电视台台长欧阳常林介绍,这种由展览带动周边产业的带动系数是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其他相关行业的收入就可以达到9元。湖南欲打造品牌医药会展,已经具备了软硬件方面的坚实基础,通过品牌盛会为全省医药企业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并设法引进大型跨国医药企业,加上湖南本身拥有的医药资源方面的优势,湖南医药产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应当不成问题。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68期, 百拇医药(殷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