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药品监督
编号:11123073
免费体验医疗器械——馅饼还是陷阱?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7日 《中国医药报》 2006.06.17
     近日,北京市区一家商城内,某医疗器械公司采用“免费体验,自愿购买”的方式推销自动温热治疗器,一时间吸引了众多老年消费者,一些老年人每天都来享受这种免费体验。一位姓张的大爷告诉记者:“这儿的人说这种仪器什么病都能治,不管是真是假,反正是免费的,我天天来。”记者了解到,这种逖槊?br>次时间是40分钟,每天都有上百人来排队,有人为了免费体验,连中午饭都带着,就算刮风下雨天,也不错过。

    对这种“免费午餐”,体验者真的都很享受吗?免费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呢?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样的免费 不一样的“享受”

    记者向该医疗器械公司工作人员求证张大爷的说法,一位自称销售主管的人介绍说,这种治疗器利用远红外线原理,通过矫正和按摩脊柱达到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又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及活化内脏器官机能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他表示:“有条件的人可以自愿购买,没有条件的人也可以享受免费体验,找回健康。”
, http://www.100md.com
    无独有偶,在记者接下来走访的一些商场和超市里,这种免费体验活动几乎成为各医疗器械销售厂家采取的首选促销方式。而且,这种医疗器械免费体验活动已经渗入到居民小区。在随机采访中,一位姓马的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小区也有一家免费体验中心,每天早晨七点多就有很多老年人排队等候免费体验,她的母亲也经常去。在免费体验中心,老人们要先听老师讲课,在那儿,老师用韩式礼仪和老人们热情地打招呼:“爸爸妈妈们,你们好……爸爸妈妈们,你们辛苦了。”然后介绍治疗器的功能,再请老人们免费体验。马女士的母亲对记者说:“做几十分钟的治疗确实感觉挺舒服,全身轻松很多。工作人员的服务也热情,还不花钱,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这种免费体验真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吗?一台仪器真有那么神奇的效果吗?马女士对此表示了忧虑:“那仪器被说得也太神了,什么高血压、糖尿病、腰间盘突出……什么病都能治。真这样的话以后还怕生病吗?即使生病了还用吃药、上医院吗?”

    马女士的担忧不无道理。最近有媒体报道,山东一位65岁的老人,在免费体验一台按摩机时,突然瘫在按摩机上,被送进了医院;东北的一位老人长期以来小腿有轻微肿胀,在体验一种新的红外线仪器理疗时,当即就感觉脚发烫,回家后左小腿开始起水泡,再次理疗时又被电击烧伤,经诊断,电击烧伤程度达到Ⅲ度。更有甚者,浙江省一位患糖尿病的老人因迷信治疗仪器拒绝就医,最终因延误了病情而死亡。一系列事件让我们不禁对免费体验打个问号:它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
, 百拇医药
    ■免费体验 埋藏隐患的陷阱

    为解开这个问号,记者采访了一些药品监管人员和业内人士,他们的回答惊人地一致:免费体验,无非是一种促销手段,为的是获得更大利益。其实,这种免费体验行为埋藏着诸多隐患。近来,浙江、江苏、辽宁、黑龙江等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了相关检查,发现了免费体验医疗器械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环节和安全隐患。

    进行夸大疗效宣传。一些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检查时发现,免费体验销售的治疗器多是Ⅱ类医疗器械,属于辅助治疗产品,不能用于治疗疾病,但一些企业在进行宣传时往往扩大疗效、适应症。如某商家宣称,其经营的某种理疗类的医疗器械对风湿、腰间盘突出、痛风、前列腺炎等二十余种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宣传攻势展开后,很多老年人争相购买。事实上,该产品的适用范围仅仅是缓解腰间盘突出症状而已。

    假冒伪劣产品有损体验者健康。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个事例:一位老大爷每天在社区一家免费体验点,接受一种声称为某知名品牌“热疗仪”的照射治疗,三周后,造成右上腹部灼伤,事后查明,该医疗器械原来是“三无”产品。目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由于免费体验的不娣缎裕?br>量没有合法资质、合法购销渠道的假冒伪劣医疗器械流入市场。这些伪劣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会因性能不稳定、显示数据不准确等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人体伤害。
, 百拇医药
    无证经营行为损害消费者权益。在免费体验的吸引下,不少人体验后都购买了产品。而调查发现,一些免费体验销售医疗器械的行为实属无证经营,商家“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仅没有正规的售货发票,产品的质量验收、保管养护、出库复核、资质审核等也无记录,导致售后跟踪服务和不良事件监测无法实现,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按照规定,医疗器械操作必须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其治疗范围必须严格依据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核批准的说明书内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必须经专业医师指导。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而目前,免费体验场所很少配备专业的技师或医师,从业人员大多经过短期培训即上岗,并且培训的内容和工作的方向就是说服体验者购买医疗器械,根本无法给体验者提供技术支持。

    免费体验行为在管理上打擦边球。采访中,一些卫生部门工作人员指出,这些体验行为明显不属于医疗行为,因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诊疗活动必须经卫生部门批准并颁发医疗执业许可证,但目前这种免费体验行为并不符合这一要求。“让消费者试用这些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的产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诊疗活动,但说他非法行医又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因此,这种免费体验行为实质上是在打管理上的擦边球。”
, 百拇医药
    ■合力监管 保障消费者权益

    对这种免费体验医疗器械的行为,监管部门该如何管理呢?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形势下,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加强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同时通过宣传,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强化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部分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免费体验医疗器械现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机制,强化监管。要严格审核产品的适用范围,严厉打击生产无证医疗器械行为;要根据医疗器械产品的具体情况和核准的说明书批件,严格审批发布广告的方式和内容;要加强对市场上免费体验的医疗器械进行资质、渠道的审查和监控,加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管理。同时,强化社会监督,一方面组织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及时发布问题产品的警示信息,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及时为公众提供权威专业的资讯,完善电子基础数据库建设,方便公众对医疗器械资质和广告审批情况进行查询。
, 百拇医药
    另外,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在实际工作中,明确各自监管的切入点,互通信息,联合执法,综合治理各种形式的免费体验医疗器械活动。

    引导老年人理性消费。业内人士分析,现在老年人越来越重视保健,但因为判断力较差,很容易被误导。商家往往就是抓住消费者缺乏医疗器械专业知识的弱点,采用免费试用、宣传神奇功效、介绍使用者康复历程等方式,向渴望健康的消费者展开心理攻势,再加上情感推销的方法,迎合了老年人渴望交流、渴望被关心的心理需求,牢牢抓住老年人的心,最后,让老年人乖乖掏钱买产品。

    据专业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根据中医理疗原理,任何发热的仪器都有改善人体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痉挛、解除肌肉酸痛、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但如果是发烧、肺结核、癌症等病人就不适合用温热仪器治疗,因为加热有助于肿瘤扩散,会适得其反。为此,专业人员提醒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治疗仪器,老年人在使用和购买这些治疗仪器之前,最好先向正规医院的康复或理疗科的医生咨询,避免使用后发生相应病变。

    同时,食品药品监管人员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任何医疗器械时必须看产品是否有药品监管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如果是进口产品,还必须有医药器械进口注册证。该证有两页,在第二页医疗器械产品制造认可表或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上,明确有产品的适用范围一栏,消费者可以根据商家宣传资料与表中的产品适用范围比较,看宣传是否超出适用范围,夸大疗效。同时,消费者可以向商家索要医疗器械说明书批件的复印件,对照商家自己印制的说明书,看其范围是否超过了批件上所界定的范围。如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保留好相关证据,向药品监管部门举报。

    本报记者 许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