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3025
“功能性饮料”并非人人能喝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9日 《中国医药报》 2006.06.19
     盛夏时期,市场上名目怪异新潮的“功能性”饮料让人眼花缭乱,受到很多追求个性和时尚的年轻人追捧,尤其在世界杯球赛期间,不少人觉得熬夜看球喝这种饮料才够刺激。然而近期,广州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的一项报告显示,很多“功能性饮料”不仅含有糖、维生素B、氨基酸,具有提神醒脑、补充体力的“神奇”功效,同时它所含咖啡因量大得惊人。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以及天津市有关营养专家。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不是所有人都适宜喝功能性饮料,由于某些功能性饮料含有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所以儿童和孕妇最好不喝或少喝。

    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人士介绍,由于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制定功能性饮料的国家标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软饮料的分类》中只有“特殊用途饮料”的提法,因此行业内部普遍认为:“凡是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统称为‘功能性饮料’,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能量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在内。”功能性饮料细致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多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类、运动平衡类、益生菌类、低能类饮料。专家认为,真正的功能性饮料如果宣称具有某种保健功能,严格来说应该经过某种特定的功能性实验,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授与“蓝帽子”标志,而市场上出售的功能性饮料大多为营养强化型饮料。

    记者发现,只有个别功能性饮料在外包装上会注明“不适宜儿童饮用”字样,大部分功能性饮料并没有在外包装上注明不适宜人群。专家介绍,功能性饮料强调的是适应的人群,适宜的场合,建议消费者在挑选功能性饮料的时候看看每种饮料上所注明的成分,根据各种营养素的不同,依照其成分补充身体所需。有的功能性饮料添加大量咖啡因,不适宜儿童和孕妇饮用。

    《每日新报》2006.6.1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