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509
第三只眼观“大参林”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21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70期(总第2325期 2006.06.21)
     俗语说“旁观者清”。对于被业内称为“黑马”的“大参林”,作为竞争对手的广州本土药店的老总以及医药专业媒体的记者是如何评价的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他们从不同角度的表述有助读者揭开“大参林”神秘面纱的一角。

    郑浩涛(广东金康大药房总经理):

    “大参林”的成功在于其定位的正确,它定位在平价大卖场与社区药店之间,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现在大卖场大的有1000多平方米,小的也有400~500平方米,社区店的面积大多在80~120平方米,而“大参林”的门店经营面积大多在120~200平方米之间,这样就做到了拥有两者之长。社区店受面积所限,一般只有3000个品种,而“大参林”有6000多个,做到了平价药店的品种齐全。在选址上,“大参林”比平价药店更接近社区,这样又拥有了社区店的“便利”之长。

    江欣(广东老百姓大药房总经理):

    我个人对这家企业“感觉挺不错的”,他们的风格比较低调、务实。过去两年,他们进步很快,这是他们善于不断向同行学习的结果。

    杨正雨(广州二天堂东莞分公司总经理):

    抛开企业的身份,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我非常尊重这个竞争对手。“大参林”的迅速发展说明它符合市场的需求。“大参林”给同行带来了竞争的压力,但客观上也起到了促进同行成长的作用,使其他企业走进追求专业和效率的时代。

    刘虹(医药经济报周刊部副主编):

    “大参林”对分布在广东19个城市的近200家门店都做到了统一配送,这对他们实现“平价”是一个重要的保障。去年在一个药店老总非正式交流的场合,广西同济医药总裁俞云辉特意向“大参林”总经理柯康保详细了解了许多配送上的细节,如一辆车配多少个司机、每天要跑多少公里等,这说明“大参林”的配送在同行眼里是做得不错的。

    另外,我感到“大参林”的企业文化很独到。我去过不少连锁企业,发现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比较好的规章制度,但下面的员工在执行时总会打折扣,令制度形同虚设,“大参林”则不会。我去过“大参林”许多次,发现他们的员工执行公司的政策高度统一。另外,“大参林”的文化氛围也很好,他们每年都会搞文艺汇演,首先由门店出节目,再分区选拔,最后到总部统一汇演。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各门店的员工提供交流的机会,而在我看来,他们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是非常高的,这也是他们员工自觉遵守公司规定的原因之一。

    王军(医药经济报资深记者):

    最近我去了“大参林”在广州龙津东路的分店,这家药店的顾客真是多啊,难怪有“提款机”之称。我发现“大参林”的促销力度和场面都很大,米啊、油啊都摆在外面,对顾客特别有吸引力。而且“大参林”搞促销的次数也较为频繁,今天送这个,明天送那个,总之让消费者感到很实惠。

    医药经济报2006年 药店周刊第23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