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23期
编号:11014731
A型肉毒杆菌毒素在皮肤科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2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23期
A型肉毒杆菌毒素在皮肤科的应用

     治疗作用机制

    1895年,比利时Ermengem教授首次从食物中毒的尸体和食物中分离出了肉毒杆菌。肉毒杆菌是一种形成孢子的革兰阳性需氧菌,全世界土壤中均可发现。

    肉毒杆菌有8型不同抗原型,其中A型肉毒杆菌毒素毒力最强。目前世界上只有3个国家能够生产肉毒杆菌毒素:美国眼力健(Allergan)公司的Botox,英国Ipsen公司的Dysport和我国的BTXA。在效价上,1单位Botox等于4单位Dysport,我国的和美国的Botox效价相同。

    A型肉毒杆菌毒素是由二硫键结合的重链和轻链组成的多肽链。其中重链可特异性地与运动神经终板的突触前膜结合,轻链可特异性地水解SNAP-25蛋白,抑制乙酰胆碱小泡和神经末梢的胞浆膜融合,从而阻断乙酰胆碱释放,导致受累的神经不能刺激所支配肌肉的收缩。

    Leonard Lu医生进行的A型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损伤的动物研究显示,所有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进行神经束中、束外注射后的鼠神经都保持正常结构,没有细胞渗透和脱髓鞘现象,神经纤维的数量和结构、髓磷脂的浓度以及神经组织的百分比都在正常范围内。研究证明,即使直接在神经内注射也都不会引起损伤。

    A型肉毒杆菌毒素可以迅速(1小时之内)、不可逆地与突触前膜结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