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西化/现代化
编号:11125392
论中药和中药现代化的新内涵和其意义(4)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22日
     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现实目标应定位在:能与“洋中药”抗衡,敢与国产化学合成药媲美,能与生物制剂比肩;巩固和扩大中药作为食品补充剂或保健品在海外非主流医药市场的占有率,同时逐步闻摸一条出击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通道。

    再者,美国FDA对化学药和生物制药是有很成熟的审批制度和很丰富的审评经验,但对植物药和中药则不然,美国《植物药新药研究指南》刚刚出笼,他们对植物药和中药新药的审评经验尚不及我国SDA。所以,既不能把能否被 FDA批准作为检验中药科学化现代化的标准,也不能把能否打入美国市场作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志。

    2.4 中药现代化的主要措施

    针对不同的环节,中药现代化可采取不同的途径和对策。最主要的应该是实现中药现代科学化、推进中药产业化国际化。下面,笔者仅就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常常面临或常常忽视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 http://www.100md.com     2.4.1 关于中药现代科学化

    2.4.1.1 中药药效物质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瓶颈,也一直是中药科研的热点和难点。任何一种中草药所含成分成百上千乃至上万,更不用说中药复方成分的复杂性了。要想从中获取微量乃至微微量级的有效物质,无异于大海捞针。虽然可采用活性示踪的化学分离方式,但工作量浩繁,并且假阳性、假阴性、亦彼亦此等试验结果’止人难以定论有效物质。可否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多快好省地验证中药药效作用或筛选中药活性物质?一是“去伪存真”法筛选中药活性物质:在肯定其药效的情况下,可先分离除去较易确定的无效(无活性)物质,然后确定和除去可能的有害(毒性)物质,剩下的可能就是药效物质。这与传统的大海捞针式分离筛选活性物质的方式有所不同。一是“无心插柳”法筛选或验证中药药效作用:对正常健康动物进行阶段性或长期给药,即主要采取一般药理学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观测动物有无异常反应,一些重要的或特殊的异常反应可能是该中药的主要药效作用,也是研究者可以深入研究开发的药效作用。近年来我们在开展一个二类新药(有效部位入药)的长期毒性试验时,发现该药的新作用新适应症,且疗效颇佳。“无心插柳”在国际医药研发中有很多成功的范例,这对多成分、多作用、多靶点的中药药效药理研究是值得考虑和借鉴的。
, http://www.100md.com
    2.4.1.2 中药提取、分离、分析共性技术平台 建立规范化的中药提取、分离、分析共性技术平台,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建立技术平台,要防止片面求新求异,要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和实用性。要清楚地认识到,高科技不一定带来高品质,高品质不一定产生高疗效,高品质也不一定产生高效益。

    囿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技术平台本身的成熟性,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提取、分离和分析的实际应用中进展缓慢。笔者认为,在中药现代化中,一方面不仅要积极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而且要加强对新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对简单易行的中药传统提取分离分析技术实现规范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和提升,也是非常必要的,以保证制剂质量和临床疗效的稳定性。

    2.4.1.3 新药开发的临床试验在中药研制和审评中,重基础(药学、药理、毒理)轻临床的现象较普遍,新药临床试验的中心地位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新药上市后的临床再评价更是稀有。鉴于中医药的优势与劣势,目前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普遍采用与西药并无二致的临床试验策略,可能会抹杀中医药治病的特色和优势,损害中医药医疗地位和作用。为了突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临床适应症定位及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显得非常重要。中医药长于对证治疗,亦可对症治疗,但全能型的对病治疗已是不可能的了。中药临床试验治疗方案既可采取单独治疗,更应考虑联合治疗(特别是与西药联合);既可重在对抗治疗,也可强化辅助治疗;既可采取序贯治疗,也可考虑替代治疗(中药替代西药)。中医药治疗指数既要重视有效性,也要重视安全性;既要考察近期效果,更应考察远期效果。
, http://www.100md.com
    中西复方新药研发应是中西医药结合最佳有效切合点之一,也可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遗憾的是,新药审批办法对中西复方新药要求较高,许多人望而却步,近年来中西复方新药的研发几乎是一个空白。

    2.4.2 关于中药现代产业化

    近年来国家对中药产业化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设立一批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对中药现代化、全面提升中药产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存在着重产业化轻示范性、重硬件轻软件、重市场轻生产、重广告营销轻科研支持等倾向,甚至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

    笔者认为,中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一是要加大产业化开发力度,二是要突出示范性、前瞻性,二者缺一不可。具体来说,一是要通过中药生产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工艺、质量和药效的稳定性;二是要开展并加强药品上市后的再研究,以进一步夯实临床基础,突出特色和优势,阐明作用机理,了解不良反应,建立和优化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中药一中药;中药一化学药;中药一生物制剂);三是要加强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技术的科研攻关与技术装备,实现工艺再优化、质量再提高、剂型系列化。四是在中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各个环节,要全面制定和实施GAP,GEP,GLP,GCP,GMP,GUP,GSP等各种标准和规程。
, 百拇医药
    2.4.3 关于中药国际化

    我国加入WTO后,中医药国际化将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中医药真正走向世界;二是如何有效地应对“洋中药”的冲击?当今,中药在世界医药市场的前景可谓喜忧参半。近年来美国FDA颁发的《植物药研究指南》为中药(植物药)开绿灯,欧盟新近修订出台的《欧洲传统药法论》却为中药(植物药)亮黄灯、红灯。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抵御“洋中药”对我国医药市场的“入侵”甚至比让中药走向世界更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如何保护民族医药工业、实现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课题,目前国内尚未找到特别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笔者认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模式和目标多种多样,中医药进军国际市场的途径和策略也是多种多样。一个中药作为药品,得到美国FDA的认证,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主流医药市场,当然应是我们始终努力追求的目标;但同时不要忘记中药作为食品补充剂进人全球市场特别是海外华人市场可能是中药国际化的最便捷、最有利的途径:更不能忽视的是与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相同或相似的广大东南亚地区,将可能是中医药走向世界主流医药市场的最佳的起跳板。
, http://www.100md.com
    作为祖国医药宝库的精髓,在应对“洋中药”大肆进口的反击战中,中医药理论及其相关研究成果可以起到桥头堡、护身符和杀手锏的作用,可用以制定中医药、植物药国际技术贸易措施,营造一个缓冲地带,为民族医药工业发展赢得宝贵时间和空间。当务之急就是要做好“一个标准、一个法规、一个专利”。具体来说:

    一是制定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国际规范的现代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一是制定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不违反国际惯例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有一定的“外严内松”的倾向;

    一是申报好中医药及其相关产品的专利,保护我国民族医药知识产权。

    在制定相关标准和法规时,可以通过突出中医药理论指导或强化中医药学的科技文化内涵建设(包括处方依据、用药历史习惯和经验、复方配伍关系、药物相互作用、中草药来源道地性及其安全质量标准等),这样做一方面将是基于保护我国国民、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同时将有效地缓冲洋中药的长驱直入;此外,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洋人对中医药的偏见,使洋人对中医药理论变歧视为正视,变被动适应为主动适应,有助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和传播。
, http://www.100md.com
    3 结语

    当今,中医药现代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国家政府领导人和著名中医药学家对中青年中医药学者的殷切期望和大力支持,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宽松活跃的社会、学术和政策环境。如在首届中医药青年科学家论坛会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教授着重指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一定要解放思想,不仅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研究的成果和产品及其表现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不拘一格。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教授也反复强调,中医药研究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并将中医药研究开发的道路选择形象地比喻为人们欣赏音乐一样,有的喜欢通俗唱法,有的喜欢民族唱法,有的喜欢美声唱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教授等著名中医药学家一直鼓励和支持中青年中医药工作者无论在中医药研究方面还是研究中医药方面开展创新性的思考和研究,并亲自发起或执导多项国家中医药科技重大创新计划。

    在此,笔者建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应从科研学术的角度与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并结合中医药发展的现状与现时的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和丰富中医理论、中药和中药现代化等一些系关全局的重要而敏感的中医药学术概念及内涵,这样不仅将有助于拓展中医药研究与应用的空间,而且不至于使中医药研究及其相关或延伸成果特别是一些高尖精的产品和成果旁落他门,这样将使我们的中医药研究与应用、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路子越走越宽广,越走越亮堂,真正实现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