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06505
智力较量结束 “心理高考”开始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22日 《当代健康报》 2006.06.22
     高考结束了,不少考生走出考场后,不知不觉地又陷入了“心理高考”之中——整天为未来忧心忡忡,出现不同程度突发性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现象。那么,怎样做好高考后的心理调整呢?

    警惕“成绩期待焦虑症” 做好可能落榜的心理准备

    案例:某重点高中的学生小周在高考结束后,心里一直很烦,有时脾气大得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以前,她还经常和同学一块去打打球,通通电话,开个玩笑,现在总感到没劲,什么事都不想做,经常从梦中惊醒,老是想着自己如果考不上大学应怎样面对父母和亲戚,他们会怎样看她。像小周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些学生高考结束后,一直处于焦虑状态之中,情绪不稳定,在家闷闷不乐,不苟言笑,不敢看家长的眼神,有时一觉睡到中午,也不吃饭。

    点评:据统计,从考试结束到成绩公布这段容易被忽视的时间里,50%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日常生活。
, http://www.100md.com
    考后焦虑分为轻、中、重三等。轻度焦虑自我感觉到不愉快、紧张,并不影响日常生活,考生只要自己进行心理调试即可;中度焦虑则会影响到日常生活,需要得到家人和朋友的帮助;而重度焦虑则表现为主观感受,明显影响到生活,如饮食不香、坐卧不安,这时要让心理医生介入。出现焦虑症状的主要是那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压力无处宣泄,这种压力不断积累,很有可能在高考成绩公布的前后暴发,有的甚至会产生精神崩溃。这种症状还可能会影响这些考生的未来,他们今后一旦在生活中碰到结果与期望不一致时,焦虑又会出现。

    考生要提前做好可能落榜的心理准备。考入理想的高等学府,是每一位考生所希望的,但事实上不是人人都能如愿。如果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那么,在面对考试结果时,就可以坦然承受,心理压力不会过大。

    积极面对放榜消息 学会摆脱消极情绪

    案例:高考成绩出来了,小李的成绩差重点线5分,看到平时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都上了重点线,小李感到十分痛苦,不停地责备自己,总回想自己哪道题没做好,感到没脸见人。小李的父母也在安慰她,小李就是听不进去,常伤心流泪,不爱出门,收到了普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不想去上学,甚至想自杀。后来求助医生,通过治疗后,终于走进那所她不愿去的大学。回想往事,小李感受最多的就是:只要你努力,在哪里都可能成功。
, 百拇医药
    点评:“放榜”后这段时间,对学生的心理压力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心理变化来看可以分为4类:1.考上理想的大学,心满意足。2.虽然考上了大学,但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和专业。3.平时成绩非常好,而且是班干部,但考试失败了。4.因成绩欠佳而考不上的,但已有心理准备。

    这四类学生中,第一与第四类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第二、第三类就很可能出现短暂的心理问题。

    比如第二类,虽然考上了,但心里总觉得不如意,这类学生一般会在上大学半年后出现问题,表现为对该大学、该专业的学习有抵触心理,情绪低落,出现适应障碍。

    再如第三类,平时成绩很好,但考试失败,在这巨大的落差里感到非常痛苦,不能接受现实,失落感太大,别人越安慰越糟糕,出现心理压抑。建议对这两类学生都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放松心情,真正接受现实,并形成继续前进的信念和推动力。

, 百拇医药     五种心病不可小视 家长不要起反作用

    我们发现,高考考生主要的心病可以归纳成以下5类:

    自卑心理 出现这种心理的考生,一般把高考看得很重,把高考和前途挂钩,认为高考失利就等于前途终结。所以整天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反复咀嚼失败和痛苦的情绪体验,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他们一般拒绝与人交往,即使与人交谈,也总是诉说自己的失败,自怨自艾。

    麻木心理 一些考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受到家长、同学的嘲讽,于是妄自菲薄,以此掩盖内心的自卑和哀伤。

    失落心理 高考后,随着紧张感的结束,有的考生反而会感到茫然无措,心里空荡荡的,仿佛失去了什么。这种失落心理会使他们失去热情,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整天等待、企盼,六神无主。

    内疚心理 高考前,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激励,本想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给予报答,结果心想事不成,遂产生了愧对家长与师长的内疚心理。
, 百拇医药
    孤独心理 一些考生因自我感觉没有考好,害怕别人嘲讽挖苦,便整天闷在家里,避免会亲拜友。这种自我封闭很容易形成孤独心理。

    点评:考生出现以上5种心理,很多的原因“归功”于家长。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常常是做家庭诊治——要改变的不是孩子一个人,而是这个家庭的互动模式。

    大部分家长非常关心孩子考前和考中的情绪变化,却往往忽视孩子在考后的心情。考前,他们会到处请教专家,从心理、饮食、环境等各方面为孩子做好服务,以便孩子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中,他们会密切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刚从考场下来,家长便围上去,嘘寒问暖,孩子感到考不好,家长便耐心劝慰。可高考结束后,他们往往就会将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能考多少分、分数线是多少这些问题上。有的家长甚至对考不好的孩子表现出失望的情绪,给孩子脸色看。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作为考生家长,无论孩子考得怎么样,都不要有半点的埋怨和责备,因为这一切都已经没有意义。家长要引导考生采取转移注意的方法,有效地避免其不良情绪的困扰。 在等待考分之际,有条件的家庭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一起去郊游,让孩子融入大自然,让愉快、轻松的气氛冲淡烦恼,使其精神得到充分的松弛。考生还可以学着暗示自己,如“我已经尽全力了,我不后悔!”等等,考后焦虑紧张的心理就会有所缓解。

    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长也应积极为孩子减压。与孩子谈心、聊天,让孩子知道家人是他永远的支持者,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使他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

    (选自《健康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