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学习体会
编号:11025259
亲身体验中医辨证的神奇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64期
     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7年制的学生,已学习了5年,一直在很努力地去认识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但总是觉得那么遥不可及,直到今年进入最后阶段的临床研究,在广安门医院跟着朱建贵老师和高荣林老师临证学习,看到病人一个个由愁云满面变为笑逐颜开,听着他们对老师由衷的赞美与感激,我才初步认识了汤药的疗效,但总还是觉得很模糊。一次患病竟让我亲身体验了辨证论治的神奇!

    今年的夏天姗姗来迟,总是太阳稍露锋芒,就会有乌云遮天,甚或细雨蒙蒙,使得将近6月的北京凉爽而湿润。5月29日又是一个经过雨水洗礼后的大晴天,太阳显得格外耀眼,烤得人们大汗淋漓,幸好屋子里仍旧那么怡人!冲凉真是一种享受!可惜好景不长,不到2小时,我就觉得微微发冷,加衣盖被,寒意不去,心中疑惑:难道是感冒了?不打喷嚏,不流鼻涕,应该不会!可是真的好冷啊,全身肌肉在走窜着痛,盖两条被子也不觉得热。半小时后开始发热,一测体温38.6℃,不好了,真的是感冒了!

    “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按照惯例,我喝了两袋小柴胡冲剂,喝了300ml开水,盖了两条被子等待发汗,1小时后果真有汗从干烫的皮肤中蒸腾而出;又过了40分钟就已经漐漐汗出了。体温降到了37.5℃。届时已是晚上9点,到了11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恶寒,赶紧服小柴胡冲剂,外加4片维C银翘片,又温覆,又汗出。
, 百拇医药
    5月30日上午体温在37.5℃左右,但一直倦怠思睡,睡到下午之后发现体温升到了39.3℃。恶寒、发热、汗出已然不受小柴胡冲剂和银翘片的控制了。想到两天来肠鸣腹胀,矢气频转而无大便,还有点恶心,疑为胃肠道感冒。喝了点藿香正气水,仍然不起作用,还是热势稍退,旋而复升。如此反复到5月31日,大便早晚各行1次,不成形,且黏滞不爽,但体温一天都在37.5℃。没想到,到了晚上11点多,恶寒又卷土重来了,1小时后发热,又1小时后汗出,此次体温还是39.3℃,且高热始终不随汗解。恶寒、发热、汗出交替折磨得我一夜未眠,心中开始发怵:莫不是生了什么坏病?为什么既没有呼吸道症状,喝了藿香正气水还不管用?越想越害怕……

    6月1日上午服了1片白加黑,虽大汗淋漓,热仍不解!由于几日来几乎未进食物,加之连续发汗,恶心而吐不出,还有些头晕,动则汗出、气喘。带着忧郁的心情来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7.3×109/L,其余均正常。肺部听诊(-)。朱老师毅然说:“吃汤药吧。”我心里在嘀咕:白细胞那么高,光吃汤药行吗?不用输液吗?算了,还是听老师话吧。我倦倦地趴在桌子上,只听老师说:“舌苔黄腻呀!”老师又疏方:
, 百拇医药
    杏仁 9g,白豆蔻 6g (后下),生薏米 15g,厚朴12g,法半夏

    10g,通草6g,六一散 30g,竹叶12g,僵蚕 10g,蝉蜕6g,姜黄片

    10g,酒大黄6g,生石膏 30g(先煎);知母12g。抓了4剂药,老师嘱咐两个时辰(4小时)服1次,两天服完3剂药,以求快速解热。

    一照镜子,哇!满舌的薄黄腻苔,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痕,再一摸脉,濡数!真的是有湿啊!可是为什么我自己这么多天从来没想到看看舌摸摸脉呢?

    赶快吃药!喝了半剂后,昏昏入睡,体温降至37.8℃,泻了2次水样便,已无恶寒,可是仍然担心。4小时后又服了半剂,体温降到了36.6℃,舒舒服服一觉睡到天亮!

    太神奇了!持续几天的恶寒发热竟这样被1剂中药打退了,简直不可思议!

    窃思半月前因家中有事,我一直情绪比较低落,过于思虑伤脾,外湿由肌表而入,内外相加困阻于脾,脾虚失运,水湿停滞,湿郁化热,湿热内蕴于中,稍感风热邪气,则内外之邪搏结,便出现恶寒,正气奋起祛邪则发热。湿性黏滞,湿与热结,逗留气分,清浊相混,升降失司,故病情缠绵反复。方用三仁汤利湿,令湿去而热孤,白虎汤清热,升降散升清降浊,俾湿邪尽去,脾复健运,升降有序而热势退。

    老师亦曰:“感冒发热,四季有别,‘必先岁气,勿伐天和’,暑热之月,天暑下逼,地湿上蒸,人在气交之中,湿热为患,此乃辨证获效之关键。”师说数语,使我更加豁然开朗。, http://www.100md.com(李利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