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06323
健康装行囊 潇洒走天路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6日 《当代健康报》 2006.07.06
     本报记者 王丽云

    7月1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通车试运营,从此,神秘的雪域高原离我们不再遥远。美丽的湖泊,壮丽的雪峰,肃穆的寺庙,独特的风土人情……坐上火车,饱览沿途风光,一路高歌向高原进发,排上了很多人的日程。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1142公里,其中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唐古拉山海拔为5072米。去西藏旅游,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出现高原反应怎么办?如何预防高原反应?哪些人不宜去高原旅游?本报记者采访了山东省胸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陆金宝等专家。

    衣食住行有讲究

    衣——注意防寒保暖

    要带足衣服及随身用品。据在西藏工作、生活了15年的冯先生介绍,高原昼夜温差较大,气温最高的夏季,白天最高温度可达到27、28度,但早晚只有10度上下,因此需要带上毛衣毛裤,最好能带一件轻便的羽绒服,穿旅游鞋或登山鞋。
, http://www.100md.com
    高原紫外线较强,太阳镜、太阳帽、防晒霜、长袖上衣等都是必备用品。高原气候干燥,可准备好护肤霜、保湿喷雾等护肤品。

    食——有节制、易消化

    要保证饮食卫生,吃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系统负担。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补充水分。尽量不吸烟、少饮酒,否则有可能引发或加重急性高原反应,削弱身体对环境的使用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住——保暖、充足睡眠

    要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皮肤干燥。睡觉时,可适当垫高枕头,保持呼吸顺畅,保证充足睡眠,切忌蒙头睡觉。睡觉时室温不宜太高,以免导致缺氧。 行——避免剧烈活动

    初到高原地区,不可疾速行走,也不能跑步或奔跑,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和体力劳动,注意休息,保存体力。
, 百拇医药
    药——准备常用药品

    为应对旅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可准备一些常用药品,如感冒药、晕车药、治疗腹泻的药物等。为应对高原病,可准备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乙酰唑胺、地塞米松、丹参滴丸等。

    高原病有哪些表现

    高原是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包括高山和高原。高原的特点是空气稀薄,大气压低,氧分压低,容易使人缺氧。对高原低氧环境不能适应而发生的疾病称高原病。人从平原进入高原,为适应低氧环境,需要进行一些适应性改变,以维持毛细血管内血液与组织间必需的压力阶差。但每个人对高原缺氧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过度缺氧和对缺氧反应迟钝者可发生适应不全,即高原病。高原适应不全的速度和程度决定了高原病发生的急缓和临床表现,急性高原病有三型: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三者间相互关联,常可合并存在。

    急性高原反应。很常见,初入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6~72小时内,大多数人都可出现高原反应症状,迅速登山更易发病。一般在进入高原数小时后出现症状,主要是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心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减退,可伴有失眠、多梦,部分人有口唇紫绀和甲床发绀,少数人血压暂时升高。一般在进入高原后第1~2天症状明显,以后减轻,数天后症状消失,但也有少数人症状急剧加重,发展为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
, http://www.100md.com
    高原肺水肿。最常见且致命的高原病,通常在快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特别是4000米以上地区后2~4天内发生,劳累、寒冷、上呼吸道感染常常是诱因,对高原适应能力比较差的人,剧烈活动也可诱发肺水肿。先有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然后头痛、乏力、呼吸困难、咳嗽逐渐加重,出现紫绀、胸痛、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端坐呼吸(躺着感觉呼吸困难,必须坐起来才能感觉舒服一些),肺有痰鸣音,心跳加快。

    高原脑水肿。罕见但最严重的急性高原病,进入海拔3600米以上1~3天后发病,过度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可作为诱因。先有严重的高原反应症状并逐渐加重,出现显著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剧烈头痛、头晕、频繁恶心、呕吐、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精神萎靡或烦躁。意识障碍由嗜睡、昏睡以至昏迷。部分病人可发生抽搐或脑膜刺激症状。

    出现高原病怎么办

    出现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轻的可以自愈。症状重者应立即对症治疗,如吸氧;头痛者可服用镇痛、止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恶心、呕吐者可肌肉注射丙氯拉嗪;严重者可口服乙酰唑胺(500毫克,每天一次,午后服)和小剂量地塞米松(4毫克,12小时一次)。
, 百拇医药
    出现高原肺水肿,应绝对卧床休息,吸入大流量高浓度氧气,并注意保暖,尽快到医院治疗。如现场不具备医疗条件,转运到低海拔地区,病人可迅速好转,休息2~3天后再进入高海拔地区。

    出现高原脑水肿,应加大吸氧量,尽快接受治疗。

    出现高原病经休息、吸氧和适当治疗后,如果症状不缓解甚至恶化,应立即转移到低海拔地区,海拔下降300米,症状即可得到明显改善。据介绍,一种藏生植物——红景天,其根泡水喝,可缓解高原病的症状。

    调整心态 轻松上路

    选择好线路,对高原病有所了解,准备好相关物品,就可以向高原进发了!这时候,别忘调整好心态,过分恐慌、过度兴奋、盲目乐观都是要不得的。

    很多人对高原知识缺乏相应的了解,从而产生恐慌心理,这种恐慌不仅不能提高适应能力,反而会带来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
, http://www.100md.com
    过度兴奋表现在对高原壮美景色的陶醉,心情兴奋、活动加剧,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容易导致高原病。

    盲目乐观的人也不在少数。很多人认为自己身体好,毫不在乎高原环境对身体的挑战,穿背心、短裤,很容易受凉、感冒,引发高原病。出现症状后,盲目乐观心理更是要不得,一定要尽快休息、吸氧并接受治疗。

    哪些人不宜进入高原

    1.7岁以下的小孩。因为小孩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对高原低氧环境十分敏感,代偿能力差,容易缺氧而发生急性高原病,且症状比较严重。

    2.60岁以上、体质较弱的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全面退化,免疫力和应对特殊环境的能力有所下降,容易感冒,更易发生急性高原病,且不易救治。

    3.年龄在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进入高原后,身体适应能力比较差可发生低血压,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
, 百拇医药
    4.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做过介入、搭桥等患者。

    5.严重的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不理想,以及依赖胰岛素的的糖尿病患者,应变能力比较差。

    6.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心病、肺大疱、支气管哮喘等。进入高原后,原有的慢性肺部疾病更易发作。

    7.各种心肺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患者。

    8.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就是睡眠中容易出现呼吸暂停的人,进入高原后缺氧程度会更严重。

    9.患有器质性病变、严重神经衰弱、呼吸道感染、发烧38度以上的病人。

    如何预防高原反应

    1.进入高原前,应了解高原环境特点,进行适应性锻炼,坚持阶梯升高原则。2.初入高原,应减少劳动量和劳动强度,避免剧烈活动,注意休息。3.避免饮酒、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忌烟,保证充分液体摄入。注意防冻保暖,及早防治感冒。4.如不能阶梯上升,可于进入高原前24小时开始预防用药,连服一周:乙酰唑胺250毫克,每8小时一次;地塞米松4毫克,每6小时一次。,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