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860
迟来的总结会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0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78期(总第2333期 2006.07.10)
     一线系列营销故事之“受命篇”

    终于等到杨华一组回来,而“中原”只是安排我们继续做各自的工作。我以为他就这样把市场调查的事搁下了,没想到,就在我们快要淡忘的时候,“中原”突然说要开个会,就上次到汤阴做调查的情况做一次总结。

    两个小组,不同结论

    事实再一次地证明了“中原”的高深莫测,这也是我一直非常佩服他的原因。会前,我和小黄详细地整理了调查后整理出来的所有资料(包括汤阴有多少商业单位、有多少家药店、每个乡有多少家诊所、市场上各厂家药品的结构等),详细地列了一大张纸。小黄真不愧是一个好搭档,一边整理资料,一边为我出谋划策,就这样,我们迅速草拟了一份拓展建议书。

    那天早上,我感受到了久违的阳光,这也算是开春以来安阳难得的一个晴天。“中原”还特意把这次会议安排在办事处一间向阳的房间里,待大家都到齐后,他用浑厚的嗓音开始了他那没创意的开场白:“辛苦大家了,想必大家出去这大半个月有不少收获吧,今天在会上请大家做个总结吧!”
, http://www.100md.com
    “中原”话音刚落,杨华“腾”地站了起来,一副当仁不让的架势:“这次去汤阴真把我们累得够呛,走了很多地方,车费都占了总开支的2/3。不过收获不小,我们不仅走访了汤阴大部分商业单位,也搜集到许多乡村诊所的资料,请大家看看。”

    说完,他便人手一份地发给我们。我大略地浏览了一下,发现资料其实很一般,只有商业公司和部分诊所/药店的地址、电话和负责人。杨华接着说:“虽然商业公司摆架子,不愿透露过多的信息,但资料上几乎包括了汤阴所有的商业公司。还有,我在一家镇药店做调查时发现,他们的柜台里几乎没有蜀中的新产品,一种××药厂的同类产品占据主导,价格很便宜,我们要想进入汤阴市场的操作性不大,因为我们的产品价格相比他们的来说还偏高,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先想办法降价,再搞促销做推广。”

    “中原”点了点头,示意杨华坐下,却不做任何评价,一时间,会议室里鸦雀无声。“中原”随即又说道:“小刘,你讲讲你的调查经过吧。”
, 百拇医药
    我拿起准备好的资料站了起来:“其实,这次去汤阴过程跟杨华一组差不多,也跑了不少地方,只是我们脸皮更厚一点,没见到商业公司的老总我们不走,逼得××公司的张总不得不亲自打发我们(详细情况见上期本版)。那天运气也不错,通过跟张总的谈话,我基本了解了这家在汤阴业务量最大的商业公司的市场动向,他们也在尝试做第三终端,对我们的产品也有兴趣。张总还提供了一份汤阴所有药店的分布,我们就一家挨一家地走访,同时也收集到药店中各厂家的药品结构和占有率。”

    我让小黄把资料分发到各位同事手中,继续总结:“在汤阴,我们也做了药品购买调查,发现愿意购买价格适中的品牌药的老百姓占大多数,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而且,这个市场如果有我们的普药做基础,新产品也一定能打入。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杨华所说的××药厂,虽然他们生产的一些产品如氨咖黄敏、阿奇霉素等价格偏低,占据了汤阴大部分市场,但调查也发现,这家厂其实是小厂,生产技术和实力都很一般,优势是低价。部分基层医生还因其临床效果一般而不愿用这种药,但由于进货渠道的问题,使得这种产品在汤阴大行其道。”
, 百拇医药
    我在会上提出,本公司无论在品牌还是质量上都占有很大优势,价格也合理,有绝对的实力打进汤阴市场。“至于具体细节问题,如果和当地商业公司谈成合作意向,还应寻求当地主管部门的支持,以合作培训赞助的手段打响品牌,甚至可以考虑试点销售。当然,这只是一个分步骤,在资料里有具体实施细节,请大家给点意见。”

    就这样踏上汤阴路

    “中原”微笑着请我坐下,我想,他应该是赞同的吧。大家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最后一致认为我的建议有可行性,杨华似乎想说两句,但最终还是没吱声。之后,“中原”的一番话,揭开了这次分组做调研的谜团:

    “两组能搜集到这么多有用的资料,也算是不虚此行。每组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这很好,我就怕你们出去半个月回来没一点自己的想法。之前把你们分成两组,其实就是为了让你们相互竞争,从不同的角度完成工作。要做好一次市场调查,不仅要做足前期准备工作,还要有耐心、有勇气,要脸皮厚,随机应变,在这方面,小刘做得很好,至少到现在为止他搜集到了最具价值的资料,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在我看来,杨华是个兵才,而小刘是个将才。下个月,我们准备启动汤阴市场,具体的工作就由小刘当具体负责人,小黄过去帮忙。”
, 百拇医药
    大家一阵愕然,杨华和我一样,张大了嘴巴。

    就这样,荣任汤阴办事处主任的我带着小黄风尘仆仆地去到汤阴,开始新的生活。

    离开了“中原”的日子,还让我真有些不习惯,好在助手小黄工作能力超强的一面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于是,由我和小黄坐阵的汤阴办事处,就在那个繁花似锦的春天慢慢成长起来。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的时候,我和小黄几乎每天从早上8点废寝忘食地工作到晚上10点。小黄既要跟着我四处跑,同时充当文员、业务员,有时还要客串公关人员。我既要与商业公司谈判,为制订一份有利于双方的合同费尽心思,还要充当财会、仓库保管、接线员……每天,我们都忙得腰酸背疼。而先前“中原”是打算让我们先在汤阴踩点,招聘到财会和业务员后再行动,没想到我和小黄工作激情高涨,在第一周就完成了大部分准备工作。因为我深深知道“凡事快人一步,先行动的才先有收获”这个浅显的道理,哪敢放慢步调。
, http://www.100md.com
    当“中原”知道我们的工作进程后,他打了一个电话过来:“你们的速度让我有些惊讶,不过也不要太拼命,我可不希望你们出师未捷就累得先躺下了。”

    “中原”当时的一番话让我感到心里一阵暖意,希望第二天与商业公司签合同一事能顺利进行吧。

    读者互动

    截至目前,本版已连续8期推出四川蜀中药业业务员小刘的终端营销故事,编者在本版第三终端读者论坛上搜集到读者对此的反馈意见,在此摘登一二,谢谢大家对这个栏目的支持!

    营销故事我来评

    【jiuzhoumed】

    蜀中的品牌不错,营销思路、策略比较前卫,销售价位为多数消费者认可。

    【思广行远】
, http://www.100md.com
    我认为,药品的质量是关键。我所在企业也经销该公司的系列产品,客户的认同更能坚定公司的未来!

    【高瞻远瞩】

    把营销作为故事讲出来,形式很好。不过,要是把故事情节讲得更生动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speciakky】

    这样的写作手法还不错,故事吸引人,还能学到很多营销知识。

    【金矢】

    营销故事多得讲不完,只要用心挖掘,就能让广大读者看到更加精彩的故事,报纸也就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澄明度】

    做一线营销的员工辛苦了!非常不容易,小刘的成长让人刮目相看。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28期, 百拇医药(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