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026479
肺间质性疾病的高分辨CT扫描表现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5期
     【摘要】 目的 研究肺间质病变的高分辨CT(HR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62例肺间质疾病的HRCT表现。结果 HRCT 清晰显示肺间质病变,并表现为小叶间质增厚、磨玻璃影、蜂窝征、小叶间隔增厚等征象。结论 HRCT是研究肺间质病变的好方法。

    【关键词】 肺间质病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间质病变是以肺泡单位慢性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组疾病,常见的有特征性肺间质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的肺间质纤维化、胶原病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等,其CT表现为两肺分布的肺间质结构异常。在检查方法上首先采用常规CT扫描,然后针对某些层面行高分辨CT(HRCT)扫描,现在多层螺旋CT的常规使用让HRCT在诊断肺间质病变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分析肺间质病变应包括病变的各种CT征象、分布特点及病理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60~80岁之间以弥漫性肺部病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男42例,女20例。

    1.2 方法 常规CT扫描,西门子 HIQ CT机,层厚10mm,层距10mm。扫描后,取感兴趣区域行层厚1mm,层距1mm HRCT扫描。

     2 结果

    62例患者的肺部CT表现见表1。

    表1 62例肺间质病变患者的肺部CT表现 (略)

    2.1 小叶核异常 26例。小叶核增大表现为小叶中心的点状或Y形影像,表现为小叶内的细线状、细网状、放射状影像,也可使小叶固有结构如小叶间隔、支气管血管束及胸膜边缘毛糙,称为界面征,病理基础为小叶内细支气管周围、小动脉周围间质增生,形成线状结构并交叉成网状。此征象主要位于肺外周部分。

    2.2 小叶间隔增厚 25例。于HRCT上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与胸膜相垂直的细线状影,如呈结节状及串珠状改变则见于癌性淋巴管炎、尘肺及结节病,边缘清晰者见于肿瘤或肺水肿。其病理基础为间质增生和淋巴管扩张。

    2.3 支气管血管束异常 19例。肺间质病变时支气管血管束可增粗、变细或正常。支气管血管束变细合并分布稀疏多见于肺气肿,其边缘毛糙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和多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结节见于癌性淋巴管炎、结节病及尘肺。其病理基础主要为支气管血管束结缔组织增生和淋巴管扩张,致使其增粗,边缘毛糙为周围肺内有间质纤维化,结节状及串珠状改变为肿瘤浸润、肉芽肿及粉尘结节形成所致。

    2.4 胸膜下弧线影 28例。此征象为胸膜下1cm内与胸膜相平行的线形影像。多为1~5cm左右,其病理基础为细支气管周围的纤维化病变及邻近肺泡萎缩。

    2.5 磨玻璃影 29例。是指肺内模糊的高密度病灶,与其重叠的血管影像即可显示。常见特发性间质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等病变,其病理基础为肺泡间隔水肿、细胞浸润等。

    2.6 蜂窝状影 23例。蜂窝为多发聚集囊腔,根据蜂窝大小可分为直径3mm以下、3~5mm及5mm以上,好发于肺下叶、肺脏边缘部及后部。其病理基础为蜂窝及环形或回形结构,有纤维组织增生的壁,支气管及肺组织的正常结构消失,蜂窝改变常与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同时存在。

     3 讨论

    肺间质病变的确诊应依靠病理学检查,但实际临床应用中要做到这一点较为困难,因此可考虑在无外科肺活组织检查资料时,依据临床利用无创性检查获得诊断和鉴别诊断。

    HRCT的广泛临床应用,使得HRCT可以作为诊断肺间质病变的主要手段。另有X线胸片未见异常者,通过HRCT发现间质改变得到进一步证实,因此对疑似有肺间质病变患者,应尽早行HRCT检查,避免漏诊或延误病情。

    作者单位: 021400 内蒙古满洲里,满洲里市第一医院

    (编辑:江 枫), 百拇医药(巩向宇,冯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