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末端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在临床诊断研究中的应用
引物原位杂交标记;分子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诊断学,,引物原位杂交标记;分子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诊断学,关键词,1PRINS技术的兴起,2PRI
关键词 引物原位杂交标记;分子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诊断学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与畸形和精神损害相关,因此染色体评价已经变成了产前诊断[1]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近15年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研究中的基因扩增、易位重排及缺失等的检测,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和治疗监控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探针的获得比较困难,只有有限的探针可以通过商业的手段得到[2]。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技术—原位末端标记技术(Primed in situ labeling,PRINS),因其具有高效性、特异性、敏感性、廉价等特点,有替代FISH的可能性。
1 PRINS技术的兴起
原位末端标记技术(primed in situ labeling,PRINS),一种新基因分析的方法,最初由Koch等[3]建立,包含了PCR和FISH二种方法的特点,在染色体重排方面可选择性的代替FISH技术,在使用PRINS技术时,用简单的寡核苷酸引物代替探针,原位标记染色体,消除了制备DNA探针困难的问题[4]。
2 PRINS技术的原理
PRINS是由未标记的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包括寡核苷酸引物或克隆的探针)与固定在细胞内的靶DNA互补序列,在聚合酶的驱动下,带有标记的脱氧核苷酸(FITC-dUTP或半抗原-dUTP)和dATP、dCTP、dGTP的延伸,依赖标记,新合成的DNA就能直接的或间接的被探测[5], Koch等[6]使用寡核苷酸引物成功的标记了染色体特异性α卫星DNA ,随后他们构建了一系列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引物来鉴定人类的每个染色体(6、19、20染色体除外)。
3 PRINS技术的发展
PRINS技术检测<2kb染色体序列有一定的难度,后来发展成了间接C-PRINS(cycling-PRINS,C-PRINS)[7]、直接C-PRINS[8],以保证消除在退火和延伸过程中因不断的温度变化产生的非特异信号[9]。这二种改进的方法,从敏感性和阳性信号的强度来说,都要优于单引物常规PRINS方法,而且并不增加染色的背景。二种改进的PRINS方法相比,直接C-PRINS比间接C-PRINS速度更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