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3103
湖南宜章农村医疗的蝶变之旅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7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81期(总第2336期 2006.07.17)
     二十七家卫生院家家盈利

    “雷声大,雨点小。”这是某业内人士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医疗改革的看法。但问题似乎并不总是这样,总有一些地方的努力与尝试能让我们眼前一亮。湖南省宜章县实行的乡镇卫生院分片集中管理,4年走下来,终于找到了感觉。

    这并非盖棺定论。以4年为限对一项改革评头论足,我们只求客观地再现他们改革的核心理念与关键措施,希望更多的业内人士能读出责任的分量、智慧的火花以及促使我们积极思考的困惑。

    张某,44岁,外科主治医生,他从去年开始担任湖南省宜章县岩泉镇中心卫生院某分院的院长。作为土生土长的宜章人,他对宜章县4年前的农村医疗情况比较清楚。据张医生介绍,2001年,该县乡镇卫生院主治医生以上职称者仅18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只有6人,技术力量十分薄弱;乡镇卫生院则门庭冷落,许多卫生院连像样的业务用房都没有。在一次县卫生局的会议上,他得知2001年全县乡镇卫生院的门诊量仅为1756人次,有12个乡镇卫生院出现了财政赤字。
, 百拇医药
    但近日,宜章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李勇华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2005年全县乡镇卫生院门诊总数达87.6万人次,比2002年增加21.6万人次;住院2.42万人次,比2002年增加0.78万人次。宜章出现了全县27家卫生院家家盈利的局面。

    何谓分片集中管理

    两组数据,同一个地方,4年间的天壤之别,为什么?在采访的全过程,李勇华一直在强调一个概念——分片集中管理,他认为这是乡镇卫生院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措施。

    李勇华向记者介绍,2002年11月,宜章县卫生局将岩泉镇中心卫生院与其周边的栗源、一六、天塘3个乡镇卫生院列为分片集中管理试点。2004年,宜章县全面推开此项工作,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确立了一个中心,将邻近的10个一般卫生院纳入分片集中管理的范围。

    片内实行“五统一”是分片集中管理的关键步骤。一是机构统一命名,中心卫生院作为主体也称总院,将邻近负债重、技术差、运转难的乡镇卫生院作为分院进行兼并,如原栗源镇卫生院合并到岩泉镇中心卫生院,加挂“岩泉镇中心卫生院栗源分院”的牌子,并实行总院、分院分级法人制;二是人员统一调配,分院院长由中心卫生院院长聘任,片内工作人员由总院调配,进修学习由总院统一安排;三是业务统一安排,分院所有医疗业务、技术标准都与总院保持一致,分院如果遇到技术难题,由总院派出技术骨干到分院进行会诊指导,总院购置巡回医疗车,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以保证将分院难以处理的病人及时接到总院治疗;四是物质统一配送,总院成立物资集中采购站,片内所有药品、医用材料、医疗器械、办公用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五是总院与分院财务统一管理,实行两级核算,分院每天的收入存入专用账户,由总院开出支票方可取款,分院所有的支出由经手人、分院会计、分院院长、总院院长4人签字后方可列支,分院的日常公用经费则实行备用金报账制。
, 百拇医药
    宜章县卫生局局长谭若龙一直强调,实行农村卫生工作的改革、办好医院的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他说,2002年宜章决定实行农村医疗改革的时候,发现一些中心卫生院的人才、设备的优势受地域和管理体制的限制,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中心”的意义仅仅体现在地理位置和建设规模上,而没有辐射和带动周边乡镇卫生院的发展。通过进一步研究他们发现,农村医疗机构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的现实,少数地处偏远、人口较少且分布较散、经济欠发达乡镇的卫生院技术人才缺乏、水平落后,门诊量十分有限。

    “为推动全县农村卫生院的全面发展,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我县卫生局提出了分片集中管理的新思路,以充分发挥中心卫生院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将中心卫生院与其周边的乡镇卫生院划成一片,进行集中管理。”谭若龙说。

    医疗集团已成气候

    4月13日上午9点多,家住宜章县岩泉镇上田村的老人张少海突发脑梗塞,他儿子连忙拨打位于岩泉镇的宜章县第二医疗集团的急救电话,该院的救护车后火速赶到,从病人发病到办理完住院手续,整个过程在50分钟内就完成了。由于救治及时,张少海住院两天后便能开口说话了。
, 百拇医药
    谭若龙认为,分片集中管理为后来建立医疗集团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在分片集中管理的基础上,他们借鉴了企业单位集团化、财务集中核算制等做法,先后组建了宜章县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里田医院、杨梅山医院4个医疗集团,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将分院的人、财、物全部与总院捆绑到一起。全县的卫生资源得到了共享,整体实力大大加强,而总院对分院在人才技术和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支持,使得乡镇卫生院焕然一新,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就医环境,让群众以低廉的价格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这种做法是如何操作的呢?

    首先是对各个医疗集团实行固定资产的有偿使用。李勇华向记者介绍,根据各卫生院的服务半径和近两年的业务收入等指标,他们综合确定提取年度固定资产有偿使用金的比例。经过清产核资,核准2002年全县乡镇卫生院共有固定资产4737万元,每年可提取固定资产有偿使用金400余万元。年提取比例中最高可达14%,大部分卫生院的提取比率在5%~9%。固定资产有偿使用金主要用于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确保了固定资产保值、增值。
, 百拇医药
    其次是实行流动资产全额融资。李勇华认为这也是实现医疗机构集团化的关键。卫生局对原有符合质量要求的药品、医疗耗材和500元以下的设备及流动资金,由卫生院在岗正式职工全额融资,融资款项由县卫生局专户管理,流动资产属融资人所有,并实行融资分红。目前乡镇卫生院的流动资产融资额已达443.57万元。这样,卫生院一次性收回了原已投入的流动资产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的再投入或还债。

    第三,对医疗集团的医务人员实行三级聘用制。据李勇华介绍,在宜章县是卫生局聘任卫生院院长,院长聘任副院长和科室主任,科室主任聘任职工,建立了“能者上、劣者下”的聘任机制。通过竞聘,全县有9个原乡镇卫生院院长落聘,其中5人被免职,4人被降职使用。一批年轻、有技术、懂管理、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才走上了院长岗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是实行绩效工资制。把人员工资分成档案工资、绩效工资和融资分红3个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27%、63%、10%。通过改革,卫生院主要业务的技术骨干年薪达3万~5万元,业务技术差的医务人员和勤杂人员年薪则只有5000~6000元。这种分配方式使生产要素直接参与了分配,体现了待遇向临床一线、业务技术骨干倾斜的政策,达到了奖勤罚懒的目的,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 http://www.100md.com
    墙里开花内外都香

    谭某是广东省连州市大路边镇的村民,他患上病毒性心肌炎后花了近万元也没有治好,在宜章县黄沙镇卫生院住了20多天就康复了,在这里一共只花了3000多元。黄沙镇卫生院院长陈龙运拿着谭某送来的感谢信骄傲地告诉记者,目前像谭某这样的广东病源已占黄沙镇卫生院业务的40%以上。

    为什么连广东的患者也来宜章看病呢,难道仅仅是距离比较近吗?“主要原因是实施分片集中管理以来,各个分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科室。”宜章第二医疗集团行政办公室胡主任这样认为,“片内的医疗机构通过技术人才的相互搭配、优势的互相补充,使医疗成本降低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吸引外地患者的主要原因。”

    “我们医院的五官科这些年业务开展得不错,每天都有广东的患者过来。”胡主任告诉记者,虽然五官科的医务人员职称不高,但是都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做个白内障手术还是没问题的。该院的副院长唐志辉告诉记者,一个白内障手术收费才1000多元,比广东省的许多医院收费少一半左右。
, http://www.100md.com
    “形成特色科室,实现优势互补是我们整合医疗资源的基本思路。”据李勇华介绍,以宜章第二医疗集团为例,其总院的拳头科室是骨外科,业务副院长就是原县人民医院骨科主任,该副院长来集团主管业务以后,对骨科倾注了大量心血,现在可以开展髋关节置换这样的大手术了。“集团领导会根据各个分院的技术力量、地理位置来考虑发展不同的特色专科。”李勇华告诉记者,第二医疗集团一六分院的特色科室是妇产科,因为那里地处偏远,很有必要加强妇产科的建设。

    “农村医疗改革应该从农民最满意的地方做起,从农民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著名的卫生经济学家程晓明认为,宜章县农村医疗改革能在4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做到了加强农村卫生院“三配套”建设,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如平产400元包干,剖宫产1400元包干,疝气手术800元包干。”宜章县岩泉镇宜章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谢天喜告诉记者,医疗集团形成以后,收费降低了15%~30%,平均收费比湖南省同级医院规定标准低5%以上。

    此外,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也是卫生院的一个明显变化,4个医疗集团都能独立开展髋关节置换术、颈椎瘤摘除术、甲状腺切除术、胃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等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

    记者在宜章第三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还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方便村民看病,集团近日成立了健康俱乐部,主要是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卫生指导和免疫接种。为了进一步方便村民看病,健康俱乐部将各村卫生室设为服务工作站,俱乐部成员可享受免费挂号、体检,并减少其他医疗费用等优惠。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29期, 百拇医药(刘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