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有护士节——医院护工不容易
清晨5点半,王树合准时从睡梦中醒来,还来不及揉散脸上的倦意,他就开始给病床上的患者翻身、洗脸、擦身、喂饭前药。7点钟,病人开始吃早饭,他小心翼翼地守着病人吃完,然后再喂饭后药。8点钟,他整理完床铺,护士开始查房,整个病房一天的运转开始了。到了中午和下午的吃饭时间,他暂时把病人托付给其他护工,自己匆忙跑到医院的食堂里,吃完了马上赶回来,给病人进行两小时一次的翻身,以免病人长褥疮。
王树合照顾的这位老先生已经82岁了,因为有神经疾患长期卧床,结果导致肺部感染,生活无法自理。从老人入院算起,王树合已经照顾了他50多天。每天的工作都是一样的,除了白天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负责通知医生护士换药,到了晚上,王树合也只能坐在病床边的沙发上,或者趴在床脚,趁着两次翻身之间的空闲,小睡一下。现在,他已经形成了快速睡着、快速醒来的习惯。当问及他累不累时,40岁的王树合憨厚地笑了笑说:“我在这家医院干了4年多,习惯了。”
连续一个半月昼夜陪护
, 百拇医药
王树合说,护工工作虽然累了点,但是比起在山东辽城的老家种地,已经轻松多了。在他眼里,护工朋友都很不容易。
在北京某医院,笔者遇到了一位姓杨的年轻护工。满脸疲惫的他告诉我们,自己曾经在重症监护室24小时看护一个病人,连续陪护了一个半月,结果睡眠严重不足,后来病人出院了,他也患上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小杨无奈地说:“我能怎么办,这都是医院安排的。”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小杨这样的“全天候”工作状态,对很多护工来说都已经习以为常了。王树合跟妻子在同一家医院做护工,他们在城郊花两百块钱租了一间小屋子,两人加起来每月也回不去几次。这位中年汉子告诉我们,照顾一个病人短则十几天,长则一两个月,随时都得盯着,根本没时间回去。据了解,大多数护工为了照顾病人,每天睡在病房的沙发或椅子上,一日三餐就在医院食堂里解决,往往就打一个菜,十分钟吃完,然后再回来接着干。
在采访中还遇到了一个很特殊的护工。他来自一个小城市,曾经是一名大夫,下岗之后来到北京,由于找不到工作,最后做了护工。因为他有专业背景,有的医生和护士把很多该自己做的事甩给了他。于是,在照顾病人之余,他还当起了半个护士,可工钱还是按天数算,一点儿没多,工作量却大大增加了。
, 百拇医药
北京同仁医院护工服务中心主任孙兰英介绍说,病人家属一般希望能固定由一个护工来照顾家人,这样彼此熟悉,比较放心。另外,很多医生和护士也希望一个护工能连续做下去,因为一个熟练、了解病人情况的护工会带来很多帮助。有时为了让病房里的人少一点,医院还会让一个护工同时照顾几个病人。她告诉我们,护工大多住在城郊,来回路费对每月收入最多一千元出头的他们来说,不是个小数目。所以,很多人宁愿连续陪护,以节省开支。
家属半夜打电话监视
在采访中,所见到的护工,大都是诚实而憨厚的。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他们没有正式身份,却辛苦工作,他们最大的期望是得到理解与信任。
刘大爷曾因骨折在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住过院,由护工小李照顾了两个月。刘大爷回忆起小李,满嘴都是认真、负责、细心之类的赞美。他告诉我们,做什么事之前,小李都要确定不会碰伤他才做。这样的护工,让他觉得安心、规范。不过,就在病房里,刘大爷也看到了“另一种”护工。他曾见到一位护工和病人对骂,吵完架后,护工竟然故意把擦屁股的毛巾拿来给病人擦脸,病人由于不能动弹,无法反抗,气得浑身发抖。
, 百拇医药
也许正是这种极个别的例子,影响到了人们对护工的印象。不少家属表示,有时把病人完全交给护工,还真是不太放心。来自河南驻马店的护工魏女士说,她曾经遇到过一位患者家属,经常半夜打电话来监视护工的行动,让她觉得很难受。她说,正规护工都是通过正式招聘进来的,希望能得到家属和患者更多的信任。
在采访中,很多护工都表示,其实,家属大多都很支持他们的工作,很多人来探望病人时,还会主动让护工去休息。很多医生和护士也能理解护工。当问及有什么想通过报纸告诉大众时,王树合说了这样一段话:这世上还是好人多,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护工们虽然书读得不多,但是都希望做得完善、做得到位,不愿让别人说闲话。
护工该懂点医学知识
在一般人的理解中,护工是专门在医院病房里照顾病人的,这些病人,或是老人、或是行动不便,家属又无法天天来照顾。现在很多医院里有护工,也有很多病人请了护工,护工帮助很多家庭解决了棘手的难题。护工到底该做些什么?对此,医生、患者、权威专家和护工管理方的观点出现了差异。
, 百拇医药
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家属不但希望护工能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还希望他们能有一些医学常识,这样,他们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能有个正确的判断,万一出了什么状况,也能进行一些初步救助。一些医生也表示,护工懂一些医学知识,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一位护士告诉我们,护工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有的甚至不识字,别说护理知识,就是输液时看看药是不是快输完了,都不太让人放心。
就这个问题,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黄人健认为,护工的服务对象是病人,不同于简单的保姆工作,就算倒个便盆都是有学问的,喝水也不能由着病人,要根据病情和治疗的要求来。所以,护理病人一定要有医学知识,要培训,不然是要误事的。她指出,其实,护理病人不是普通的工作,应该设立专业的护理员来完成,国外大都是这样做的。
但是,作为护工管理方的孙兰英主任却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护工就是管病人吃喝拉撒的,其实和家属的作用没什么区别。只要会读一些数据,就足够了。大家不能苛求护工必须具备多少医学技能。不过,她提出,其实,护工是社会发展的过渡产物,主要形成原因是护士人数的不足。
, 百拇医药
据了解,卫生部1978年就规定,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该是1∶2.3,但是黄人健理事长指出,现在,我国有200万名医生,但是护士的人数仅为130万,医护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三。由于护士的严重短缺,使护工得以出现。专家表示,在国外,护士分为高级护理人员、治疗护士和助理护士。其中,助理护士主要承担了病人的生活护理工作,相当于我国的护工。随着医生护士比例的合理化,护工行业将逐渐转化为护士的一部分。
护工想成为医院的一分子
虽然护工只是一个“过渡群体”,但是,既然他们存在,就必须想办法让这个行业规范起来。很多专家都指出,虽然护工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但这个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依然令人担忧。
首先要说“黑”护工的问题。孙兰英主任介绍说,虽然同仁医院的护工管理已经比较规范了,但仍然无法解决“黑”护工的问题。她说,很多人就等在急诊室外或者挂号大厅里,看见有人需要住院,就凑上去问要不要护工。家属怕医院的护工贵,就请一个“黑”的带进病房,说是老家来的亲戚,医院也拿他没办法。而这些“黑”护工,有的接好几个活儿,为了可以早一点离开去看护别的病人,他们会想出不少点子,有的甚至加快病人的输液速度,无知到了不顾病人死活的程度。一旦出了问题,他们往往一走了之。这些人不像正式护工能每年体检一次,很难保证不会给病人带来其他的健康威胁。
, 百拇医药
另外,护工的职业培训也不尽如人意。据了解,很多护工原本是种地的农民,或者做建筑工、清洁工,大多都是经老乡介绍,基本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缺乏相关护理知识,培训一下“行业规定”就上岗了。而这样的培训,往往有名无实。某家医院的一位医生介绍说,有一名冠心病患者本来彻夜打鼾,护工无法入睡。有一天突然病人不打鼾了,护工便安心睡去。没料到第二天一大早发现病人已经去世,经检查是因呼吸暂停综合征死亡。如果护工懂点医学知识,就会提醒医生,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另外有专家认为,应该成立专门的护工公司,由公司对护工进行专业培训,并且对护工负责;护工必须取得资格证书。很多医生还建议将护工纳入医院的正式编制,将他们作为医院的正式员工来对待,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也是医疗活动的一部分。在采访中,一位护工这样说:“我们也希望能有正式的身份、有一个位置。这样,走在医院里,我们的腰板也能挺得直一点。”
作者:◇吴翔薛原, 百拇医药
王树合照顾的这位老先生已经82岁了,因为有神经疾患长期卧床,结果导致肺部感染,生活无法自理。从老人入院算起,王树合已经照顾了他50多天。每天的工作都是一样的,除了白天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负责通知医生护士换药,到了晚上,王树合也只能坐在病床边的沙发上,或者趴在床脚,趁着两次翻身之间的空闲,小睡一下。现在,他已经形成了快速睡着、快速醒来的习惯。当问及他累不累时,40岁的王树合憨厚地笑了笑说:“我在这家医院干了4年多,习惯了。”
连续一个半月昼夜陪护
, 百拇医药
王树合说,护工工作虽然累了点,但是比起在山东辽城的老家种地,已经轻松多了。在他眼里,护工朋友都很不容易。
在北京某医院,笔者遇到了一位姓杨的年轻护工。满脸疲惫的他告诉我们,自己曾经在重症监护室24小时看护一个病人,连续陪护了一个半月,结果睡眠严重不足,后来病人出院了,他也患上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小杨无奈地说:“我能怎么办,这都是医院安排的。”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小杨这样的“全天候”工作状态,对很多护工来说都已经习以为常了。王树合跟妻子在同一家医院做护工,他们在城郊花两百块钱租了一间小屋子,两人加起来每月也回不去几次。这位中年汉子告诉我们,照顾一个病人短则十几天,长则一两个月,随时都得盯着,根本没时间回去。据了解,大多数护工为了照顾病人,每天睡在病房的沙发或椅子上,一日三餐就在医院食堂里解决,往往就打一个菜,十分钟吃完,然后再回来接着干。
在采访中还遇到了一个很特殊的护工。他来自一个小城市,曾经是一名大夫,下岗之后来到北京,由于找不到工作,最后做了护工。因为他有专业背景,有的医生和护士把很多该自己做的事甩给了他。于是,在照顾病人之余,他还当起了半个护士,可工钱还是按天数算,一点儿没多,工作量却大大增加了。
, 百拇医药
北京同仁医院护工服务中心主任孙兰英介绍说,病人家属一般希望能固定由一个护工来照顾家人,这样彼此熟悉,比较放心。另外,很多医生和护士也希望一个护工能连续做下去,因为一个熟练、了解病人情况的护工会带来很多帮助。有时为了让病房里的人少一点,医院还会让一个护工同时照顾几个病人。她告诉我们,护工大多住在城郊,来回路费对每月收入最多一千元出头的他们来说,不是个小数目。所以,很多人宁愿连续陪护,以节省开支。
家属半夜打电话监视
在采访中,所见到的护工,大都是诚实而憨厚的。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他们没有正式身份,却辛苦工作,他们最大的期望是得到理解与信任。
刘大爷曾因骨折在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住过院,由护工小李照顾了两个月。刘大爷回忆起小李,满嘴都是认真、负责、细心之类的赞美。他告诉我们,做什么事之前,小李都要确定不会碰伤他才做。这样的护工,让他觉得安心、规范。不过,就在病房里,刘大爷也看到了“另一种”护工。他曾见到一位护工和病人对骂,吵完架后,护工竟然故意把擦屁股的毛巾拿来给病人擦脸,病人由于不能动弹,无法反抗,气得浑身发抖。
, 百拇医药
也许正是这种极个别的例子,影响到了人们对护工的印象。不少家属表示,有时把病人完全交给护工,还真是不太放心。来自河南驻马店的护工魏女士说,她曾经遇到过一位患者家属,经常半夜打电话来监视护工的行动,让她觉得很难受。她说,正规护工都是通过正式招聘进来的,希望能得到家属和患者更多的信任。
在采访中,很多护工都表示,其实,家属大多都很支持他们的工作,很多人来探望病人时,还会主动让护工去休息。很多医生和护士也能理解护工。当问及有什么想通过报纸告诉大众时,王树合说了这样一段话:这世上还是好人多,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护工们虽然书读得不多,但是都希望做得完善、做得到位,不愿让别人说闲话。
护工该懂点医学知识
在一般人的理解中,护工是专门在医院病房里照顾病人的,这些病人,或是老人、或是行动不便,家属又无法天天来照顾。现在很多医院里有护工,也有很多病人请了护工,护工帮助很多家庭解决了棘手的难题。护工到底该做些什么?对此,医生、患者、权威专家和护工管理方的观点出现了差异。
, 百拇医药
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家属不但希望护工能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还希望他们能有一些医学常识,这样,他们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能有个正确的判断,万一出了什么状况,也能进行一些初步救助。一些医生也表示,护工懂一些医学知识,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一位护士告诉我们,护工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有的甚至不识字,别说护理知识,就是输液时看看药是不是快输完了,都不太让人放心。
就这个问题,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黄人健认为,护工的服务对象是病人,不同于简单的保姆工作,就算倒个便盆都是有学问的,喝水也不能由着病人,要根据病情和治疗的要求来。所以,护理病人一定要有医学知识,要培训,不然是要误事的。她指出,其实,护理病人不是普通的工作,应该设立专业的护理员来完成,国外大都是这样做的。
但是,作为护工管理方的孙兰英主任却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护工就是管病人吃喝拉撒的,其实和家属的作用没什么区别。只要会读一些数据,就足够了。大家不能苛求护工必须具备多少医学技能。不过,她提出,其实,护工是社会发展的过渡产物,主要形成原因是护士人数的不足。
, 百拇医药
据了解,卫生部1978年就规定,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该是1∶2.3,但是黄人健理事长指出,现在,我国有200万名医生,但是护士的人数仅为130万,医护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三。由于护士的严重短缺,使护工得以出现。专家表示,在国外,护士分为高级护理人员、治疗护士和助理护士。其中,助理护士主要承担了病人的生活护理工作,相当于我国的护工。随着医生护士比例的合理化,护工行业将逐渐转化为护士的一部分。
护工想成为医院的一分子
虽然护工只是一个“过渡群体”,但是,既然他们存在,就必须想办法让这个行业规范起来。很多专家都指出,虽然护工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但这个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依然令人担忧。
首先要说“黑”护工的问题。孙兰英主任介绍说,虽然同仁医院的护工管理已经比较规范了,但仍然无法解决“黑”护工的问题。她说,很多人就等在急诊室外或者挂号大厅里,看见有人需要住院,就凑上去问要不要护工。家属怕医院的护工贵,就请一个“黑”的带进病房,说是老家来的亲戚,医院也拿他没办法。而这些“黑”护工,有的接好几个活儿,为了可以早一点离开去看护别的病人,他们会想出不少点子,有的甚至加快病人的输液速度,无知到了不顾病人死活的程度。一旦出了问题,他们往往一走了之。这些人不像正式护工能每年体检一次,很难保证不会给病人带来其他的健康威胁。
, 百拇医药
另外,护工的职业培训也不尽如人意。据了解,很多护工原本是种地的农民,或者做建筑工、清洁工,大多都是经老乡介绍,基本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缺乏相关护理知识,培训一下“行业规定”就上岗了。而这样的培训,往往有名无实。某家医院的一位医生介绍说,有一名冠心病患者本来彻夜打鼾,护工无法入睡。有一天突然病人不打鼾了,护工便安心睡去。没料到第二天一大早发现病人已经去世,经检查是因呼吸暂停综合征死亡。如果护工懂点医学知识,就会提醒医生,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另外有专家认为,应该成立专门的护工公司,由公司对护工进行专业培训,并且对护工负责;护工必须取得资格证书。很多医生还建议将护工纳入医院的正式编制,将他们作为医院的正式员工来对待,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也是医疗活动的一部分。在采访中,一位护工这样说:“我们也希望能有正式的身份、有一个位置。这样,走在医院里,我们的腰板也能挺得直一点。”
作者:◇吴翔薛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