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 2006年第7期
编号:11121796
预防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中华首席医学网》 2006年第7期
     【摘要】 124例脊柱手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总结,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认为术后早期密切观察病情,通过力学方法对患者进行周期性充气压力,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抗凝治疗,观察预防治疗后的效果,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血栓性静脉炎 预防 脊柱 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在脊柱手术病人中偶有发生,不仅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进程,甚至造成下肢长期肿胀、溃疡,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1],其中50%~70%还可继发肺栓塞[2]。因此对围手术期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治疗。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行脊柱手术45例,术后并发DVT5例,发生率为11.11%。2002年开展了预防性抗凝治疗,改进了术后护理,2002年1月~2004年12月行脊柱手术79例,仅1例并发DVT,发生率1.27%,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0年1月~2004年12月术后并发DVT的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胸椎手术后4例,腰椎手术后2例。分别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和慢性心血管病症,6例患者分别在术后12h~2周出现下肢肿胀,腹股沟区疼痛,沿静脉走行压痛等症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后,给予抬高下肢,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后痊愈出院,无1例并发肺栓塞。出院随访6~12个月,无1例复发。

     2 护理体会

    2.1 明确病因,加强预防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为[3]:1)脊柱手术对病人生理干扰大,病人往往失血较多,需要长期卧床,有些还要大量输血和使用止血药;2)脊柱创伤合并神经损伤病人,下肢静脉失去肌肉泵作用和血管舒缩反射,导致血流缓慢,再加上创伤后血液高凝状态,易诱发血栓形成;3)脊柱后路手术中采用俯卧位时间较长,对髂腹股沟区形成直接压迫,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易导致血栓形成。针对上述发病原因,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2.1.1 术前评估,做好高危人群宣教 高龄(>60岁)、肥胖、吸烟、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既往有血栓发生史,合并有脊髓损伤,骨盆损伤,大血管损伤,需大量输血和准备实施大手术者列为高危病人,患者术后易发生DVT。护士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测定。对高危人群,术前预防DVT的护理措施有:1)讲解术后易发生DVT的原因及后果,以引起患者重视,主动配合治疗护理。2)劝导吸烟者戒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3)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如:用力足背伸跖屈收缩小腿肌肉、用力伸膝以收缩股四头肌、伸屈髌膝、被动按摩等。

    2.1.2 术后病情观察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30分钟,保持切口负压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防止切口感染,术后提高下肢,利用重力原理,促进静脉回流。密切观察肢体情况,如发现下肢疼痛、肿胀、及浅静脉曲张等及时报告医生。

    2.1.3 周期性充气加压 根据力学的方法周期性充气压力(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是一种序惯地从踝、小腿至大腿的加压装置[4-5],它通过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促进淤血静脉排空,产生博动性的血流,通过远端肢体的深静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IPC能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使股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有效地防止DVT。

    2.1.4 早期积极活动,促进静脉回流 1)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存在许多静脉窦,这些静脉内的血液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仰卧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因此易发生DVT。术后定时更换体位,早期进行下肢肌肉收缩,有利于静脉回流。方法包括主动肌肉关节活动,被动肌肉按摩和关节伸屈以及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穿弹力袜,使用弹力绷带及翻身等。2)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康复训练:直腿抬高60℃,平持30~60秒、3~4次/天,5~10下/次。伸屈髌、膝、踝关节〖JP3〗运动3~4次/天。10~15下/次。按髋、膝、踝顺序进行动作,以上这些方法能有效地加速下肢静脉回流,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的内环境,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2.2 下肢血液回流的观察 治疗DVT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脊柱手术后发生DVT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不明显,只有术后对高危人群仔细观察,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肢体的肿胀程度、肤色、温度、浅静脉充盈情况及感觉可反映下肢静脉回流情况。术后出现下肢肿胀,并伴浅静脉充盈,皮肤青紫及潮红,多为静脉瘀滞所致。本组6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肢体沉重感及紧张感,腹股沟区疼痛,沿静脉走行压痛,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下肢深静脉造影后确诊为DVT。因此术后应认真听取患者主诉,观察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各感觉,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

    2.3 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 脊柱手术预防血栓措施应在早期进行,我院采用术后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0.4ml腹壁皮下注射,每日1次,持续7〖JP3〗天的方法预防术后DVT,脊柱手术创伤大,术后使用抗凝剂,使术后出血的可能性增加。故术后24h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及引流情况,按医嘱进行血常规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2.4 体会 脊柱手术患者由于术后活动减少,长期卧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因此,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满足患者健康知识需求,机械及药物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配合实施有目的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手术效果及减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曾忠友,金才益,刘海鹰.脊柱手术深静脉栓塞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7:489-490

    [2] 张啸飞,程显声.深静脉血栓形成流行病学及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1999,14:123-124

    [3] 张洪斌,郑淑梅,李永民,等.脊柱外伤及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4:252-253

    [4] Hooker JA,Lachiewicz PF,Kelley SS.Efficacy of prophylaxis against thromboembolism with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after primary and 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J].Bone Joint Surg(Am),1999,81:690-696

    [5] Comerota AJ,Chouhan V,Harada RN,et al.The fibrinolytic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Mechanism of enhanced fibrinolysis[J].Ann surg,1997,226(3):306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骨科

    邮编 518172, http://www.100md.com(程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