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12213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首席医学网》 2006年第3期
     1996年12月至2005年1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我们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了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急性期的护理

    (1)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要求1~3周绝对卧床休息,因此易产生焦虑不安情绪。对这样的病人,我们应主动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当病人提出问题时给予清楚的解释,并说明医疗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使病人能够正确理解和对待疾病,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有些病人不适应监护室环境,对室内监护设备及一些抢救仪器感到紧张及恐惧。有的病人认为只有临死才会被送进监护室,从而产生种种疑虑。这时我们要通过语言、行为等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给病人以积极的疏导与暗示,多询问病人的自觉症状,给予情感支持,让病人感到温暖和安慰。帮助他们熟悉环境,调整病人与环境的关系,改善因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失控。护士在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准、快,态度可亲、乐观、庄重、镇定。为解除病人的疑虑,医务人员除了要正确运用保护性医疗制度外,还应根据个体心理差异,选择性的告诉一些信息以稳定病人的情绪。

     2 恢复期的护理

    缓解和恢复期的病人,他们的顾虑一方面是担心疾病复发,出院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另一方面担心不能再过正常的家庭生活,以至自己在家中和社会的地位受影响。这时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了解每个病人的心理特点,向病人提供有关治疗及预后的确切信息,强调正面效果,以增进病人的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在病人活动能力范围内,鼓励病人部分生活自理,参加运动,以增加病人的自我价值感。加强有关疾病的宣教,让病人和家属了解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治疗以及诱发因素、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嘱病人定期随诊,保持精神开朗。在做好病人心理护理的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工作,使其配合病人的康复治疗。

    (咸宁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湖北 咸宁 437100), 百拇医药(王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