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现代化与中医学的还原化(3)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27日
层次的概念在人类的思维中早已存在,西方的“九天说”,中国的“十八重天说”都是其例。传统科学与现代科学的层次之别,也可以“天上人间”譬之。中医的天地之阴阳、四季之阴阳、脏腑之阴阳、气血之阴阳、药物性味之阴阳、经络之阴阳全属于整体层次的思维,犹如皓月行空。现代研究者所说的 CAMP、CGMP、17-羟、17-酮、β-受体、α-受体、血管内皮素、心纳素、一氧化氮、5-羟色胺、SOD等等则如人间的诗人或泽畔行吟,或春台舞胥,或寻寻觅觅,或浩歌千里,他们都可以对月伤怀,他们都觉得“月亮走我也走”,而其实月亮自有月亮的轨迹,并不与诗人的遭际同步。
当我们了解到传统科学与现代科学属于不同的层次之后,接下来的问题是现代科学是否可以取代传统科学,或者说科学既然发展到现代层次,那么传统层次的科学(它的理论信念、概念体系、物化体系)是否就失去了它原有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果没有失去,那么传统体系就必须应当具有现代体系所不可替代的某种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体现在哪里?它又从何而来?
, http://www.100md.com 笔者认为,传统体系的优势来源于它的层次特性即整体性,因为“整体大于它的各组成部分的总和”。所以从整体出发可以获取最大的系统值。分析的方法、还原的方法虽然可以使系统结构更清晰,但整体的系统值总会在分析中丢失。中医从整体的层次来把握人的阴阳运动,所见者大,又从整体层次来调节人的阴阳运动,故所扼者宽。所以中医总是能忽略黑箱的内部结构而做到“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其次整体方法与分析方法的区别还在于认识主体与客体的交互关系。整体方法的认识主体是企图融汇在客体中,或者将客体延纳入主体中。这种认识方法是主客一体、物我交融、体物会心,即古人所谓“究心于天人之际”。而分析方法是将“我”置于客体之上,唯求“客观”而杜绝“主观”的参入。
正因为中医采用整体方法,所以能在2000多年以前就发现疾病发生的社会因素,如《素问?疏五过论》曰:“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才能够发现疾病发生的心理因素,将“七情”视为内因。才能够发现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六淫”。而现代医学至本世纪70年代才提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 http://www.100md.com
后现代主义者将现代科学的“客观”认识方法名曰“去魅”,并提出后现代科学的“返魅”问题,如此看来传统科学的优势恰在于它的“容魅”。“容魅”的方法似乎有“唯心”之嫌,但对于中医来说,它所认识的正是心身一体的人,唯医者之有“心”才能知患者之心,知其心才能测其性,才能调适作为心身一体的人。因此,这一点恰恰是中医学之所长。如中医学中“郁”的概念就唯有以心去体察才能理解,才会发现,然后才能调节。
当古代圣哲将体物会心的方法施之于自己的“身”,即将己身也视为“物”而以心体察之时,就发展出“内景”方法。他们“返听则所闻彻,内视而见无朕”,经络系统即中此而发现。在这里心的认识能力发挥到极致。因此经络系统也是一种心身一体的整体存在,难以还原为某一器官或组织。
物我交融的传统科学对宇宙、环境、自然、社会及人都抱一种“同情”“同胞”的“一体感”,即儒家所称的“民胞物与”。这种一体感作为一种基本理念贯穿在中医学中,正是从这种一体感出发,才使中医的辨证从体情察性入手达到治人而不仅仅治“病”的目的。
, http://www.100md.com
主客一体的认识方法与现代科学的“客观”方法是有本质差异的。然而现代科学的先驱与巨人爱因斯坦却说:“我找不到比‘宗教的’这一术语更好的术语来表达对实在及其可以被人类心智认识的合理本性的信赖了。缺乏这种信赖,科学就会堕落为庸碌的过程。”[5]可见“物我”“主客”的联系并不是可以轻易割断的。因此中医这种传统科学的认识方法,岂能用“客观的”“实证的”“还原的”现代方法所替代!
不仅如此,爱因斯坦以上所论显然已涉及到一种基本哲学理念。应该知道,以“圣人之教”为根本的中医学,实际上就是基于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究心于天人之际,以一种整体的、联系的、有机的信念来观察和理解宇宙和人类。”[6]这种信念与现代科学的机械论的世界观显然是不同源的。因此,当我们沿着技术方法论认识论哲学理念的途径上溯到源头时,就更能理解中医现代化的悖谬之所在。
至于中医学能否现代化,这也不是一个主观意愿的问题。中医学术欲“现代化”,就必须还原化,而还原化则必然使中医学的整体特性荡然无存。中医学的概念体系与物化体系也必然被割裂、肢解而名存实亡,甚至名实俱亡。因为中医学的概念体系是整体层次的存在的反映,而在整体以下的层次(更不用说细胞、分子层次),既然无此种存在又何来反映此存在的概念?所以中医学其实是不能被还原的,也就是说是不可能“现代化”的。
中医学是传统科学的孑遗,尽管它茕茕独立,形单影孤,但它却保留着传统科学即整体科学的宝贵基因,这正是它的宝贵之处与独特之处。在现代化即现代科学还原化的洪流中,是让它随波“化”去,还是保持它的独特基因代代相传,这其实是不难做出的选择。, 百拇医药
当我们了解到传统科学与现代科学属于不同的层次之后,接下来的问题是现代科学是否可以取代传统科学,或者说科学既然发展到现代层次,那么传统层次的科学(它的理论信念、概念体系、物化体系)是否就失去了它原有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果没有失去,那么传统体系就必须应当具有现代体系所不可替代的某种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体现在哪里?它又从何而来?
, http://www.100md.com 笔者认为,传统体系的优势来源于它的层次特性即整体性,因为“整体大于它的各组成部分的总和”。所以从整体出发可以获取最大的系统值。分析的方法、还原的方法虽然可以使系统结构更清晰,但整体的系统值总会在分析中丢失。中医从整体的层次来把握人的阴阳运动,所见者大,又从整体层次来调节人的阴阳运动,故所扼者宽。所以中医总是能忽略黑箱的内部结构而做到“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其次整体方法与分析方法的区别还在于认识主体与客体的交互关系。整体方法的认识主体是企图融汇在客体中,或者将客体延纳入主体中。这种认识方法是主客一体、物我交融、体物会心,即古人所谓“究心于天人之际”。而分析方法是将“我”置于客体之上,唯求“客观”而杜绝“主观”的参入。
正因为中医采用整体方法,所以能在2000多年以前就发现疾病发生的社会因素,如《素问?疏五过论》曰:“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才能够发现疾病发生的心理因素,将“七情”视为内因。才能够发现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六淫”。而现代医学至本世纪70年代才提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 http://www.100md.com
后现代主义者将现代科学的“客观”认识方法名曰“去魅”,并提出后现代科学的“返魅”问题,如此看来传统科学的优势恰在于它的“容魅”。“容魅”的方法似乎有“唯心”之嫌,但对于中医来说,它所认识的正是心身一体的人,唯医者之有“心”才能知患者之心,知其心才能测其性,才能调适作为心身一体的人。因此,这一点恰恰是中医学之所长。如中医学中“郁”的概念就唯有以心去体察才能理解,才会发现,然后才能调节。
当古代圣哲将体物会心的方法施之于自己的“身”,即将己身也视为“物”而以心体察之时,就发展出“内景”方法。他们“返听则所闻彻,内视而见无朕”,经络系统即中此而发现。在这里心的认识能力发挥到极致。因此经络系统也是一种心身一体的整体存在,难以还原为某一器官或组织。
物我交融的传统科学对宇宙、环境、自然、社会及人都抱一种“同情”“同胞”的“一体感”,即儒家所称的“民胞物与”。这种一体感作为一种基本理念贯穿在中医学中,正是从这种一体感出发,才使中医的辨证从体情察性入手达到治人而不仅仅治“病”的目的。
, http://www.100md.com
主客一体的认识方法与现代科学的“客观”方法是有本质差异的。然而现代科学的先驱与巨人爱因斯坦却说:“我找不到比‘宗教的’这一术语更好的术语来表达对实在及其可以被人类心智认识的合理本性的信赖了。缺乏这种信赖,科学就会堕落为庸碌的过程。”[5]可见“物我”“主客”的联系并不是可以轻易割断的。因此中医这种传统科学的认识方法,岂能用“客观的”“实证的”“还原的”现代方法所替代!
不仅如此,爱因斯坦以上所论显然已涉及到一种基本哲学理念。应该知道,以“圣人之教”为根本的中医学,实际上就是基于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究心于天人之际,以一种整体的、联系的、有机的信念来观察和理解宇宙和人类。”[6]这种信念与现代科学的机械论的世界观显然是不同源的。因此,当我们沿着技术方法论认识论哲学理念的途径上溯到源头时,就更能理解中医现代化的悖谬之所在。
至于中医学能否现代化,这也不是一个主观意愿的问题。中医学术欲“现代化”,就必须还原化,而还原化则必然使中医学的整体特性荡然无存。中医学的概念体系与物化体系也必然被割裂、肢解而名存实亡,甚至名实俱亡。因为中医学的概念体系是整体层次的存在的反映,而在整体以下的层次(更不用说细胞、分子层次),既然无此种存在又何来反映此存在的概念?所以中医学其实是不能被还原的,也就是说是不可能“现代化”的。
中医学是传统科学的孑遗,尽管它茕茕独立,形单影孤,但它却保留着传统科学即整体科学的宝贵基因,这正是它的宝贵之处与独特之处。在现代化即现代科学还原化的洪流中,是让它随波“化”去,还是保持它的独特基因代代相传,这其实是不难做出的选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