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50389
中医药与现代科技在碰撞中闪现生命火花(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27日
     整体论还是还原论

    整体论与还原论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方法论。整体论依据“整体大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总和”。还原论则深信整体的属性总可以还原为下一层次的结构特征。当代科技的基本方法论是还原论。在生物学、医学领域里尤其是如此,只要看看: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这一现代生物学、医学的发展轨迹就会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当代科技背景又质疑中医学:整体论的方法在离开了宏观的现象的联系之后如何深入发展?

    中医学的全部体系,都是建立在整体宏观的现象联系方法之上的。它的全部概念都是在不打开人体的条件下,通过“外揣”的方法形成的。当打开人体时,藏象学说的种种描述不但找不到可“还原”的特殊结构,而且成了“乌有”、“子虚”之论。如“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这种巧妙的对应,无论通过胃镜还是B超都无法找到。这是因为藏象学说所描述的,仅仅是“大于其各部分之总和”的那一部分。于是临床中医感到困感的是,他们尽管可以掌握胃镜、B超等现代技术,但这些技术并不能给他们提供“证”这一整体图像的“微观”依据。因为这些技术方法与中医的整体方法是南辕北辙的。
, 百拇医药
    然而现代科技在深入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整体化的趋势。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的出现就是其代表。实际上系统、控制、信息都是整体方法论的不同侧面,中医的传统方法都包含其雏形。虽然现代的整体方法已经是在高度分析基础上的科学整合,非传统整体方法可比,但是在医学领域中目前还未见这一整合趋势的成熟范例。

    与此同时,在宏观领域里现代医学的发展又出现遵循整体论方向的课题。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心身医学”领域的不断开拓等就是典型的例证。而且这些现代医学“新领域”的思路、概念与中医学的古老理论又有惊人的相似。

    由此可见,在现代生物学、医学中也同样存在整体论与还原论的矛盾与综合这一根本问题。消化性溃疡中的心身医学论与幽门螺杆菌论如何综合?遗传学的环境适应论与基因论如何综合?蚂蚁、蜜蜂等的社会行为与基因论如何综合?这些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而中医的整体论与现代科技背景的还原论的综合就更为复杂困难。
, 百拇医药
    结构论还是功能论

    近代医学的发展基本上是基于对“人是机器”这一结构论对象的描述。从初期在解剖学上的细致入微,到用显微镜对组织学的深入描述,进而到用电子显微镜对细胞器、生命大分子的超微探索。随着每一次工具的进步,结构的描述也深入一个新的天地。与此同时,所有关于功能的描述都是以上述结构为核心的,即“结构功能”。

    中医学的发展则是基于对人是“负阴抱阳”、“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的“器”--这一功能对象来描述的。所谓“天人相应”,“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脾主升,胃主降”,“肝主升,肺主降”都是一种“大于总和”的系统功能的描述。这种功能并不真正依附于结构的脾、胃、肝、肺。这是一种“系统功能”。

    于是现代科技背景又向中医学质疑:中医学的功能对象是否有其结构基础?

    回答这个问题又是非常困难的。6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证”的本质问题做了大量的开创性的工作,如“肾”的研究、“脾”的研究等,证明“肾阳虚”、“脾气虚”等中医证候都有客观的物质基础。但这些研究又只是一鳞半爪的,要对整体功能对象的“证”作出精密的内部的系统描述,还要克服许多困难。例如,首先整体功能对象的清晰化、即证候规范化就面临着与传统模糊判断方法的矛盾。其次宏观证候与微观指标之间的逐层“校正”亦很复杂。如宏观的“瘀血证”与微观指标“血液黏滞度”之间,在“病”(如肾炎、癌证)这一层次上,血液黏滞度的改变是受“瘀血证”的影响大还是受“肾炎”的影响大呢,就需要“校正”。第三,宏观证候和“肾阳虚”与微观指标如视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腺-受体-第二信使等多层次、多变量的描述还存在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