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05964
新加坡的“乐龄”人士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27日 《当代健康报》 2006.07.27
     最近,笔者到新加坡探亲,听到一些亲友讲,他(她)已是“乐龄人士”,感到挺新鲜,不解其意。一打听,才知“乐龄”者,乃“老人”也。

    新加坡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我想是有特殊意义的。“乐龄”既表达了人们对老年人生活状况的期望,也体现出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实际上,新加坡的老年人是比较幸福的。首先,他们有一笔比较可观的公积金,退休之后的生活基本有了保障。至于那些鳏寡孤独的老人,政府则负责供养。笔者看到,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在各个社区兴建了不少“乐龄公寓”,免费提供给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居住,还在公寓附近配有娱乐、休闲设施,有专业人士或义工带领或辅导老年人唱歌、跳舞、练气功等,一派“衣食无忧,其乐融融”的景象。

    然而,家家都有难念的经。笔者在探亲期间还了解到,现时新加坡仍有不少“乐龄人士”“乐”不起来。首先是很多人感到公积金不够花,仅靠这笔钱未能终老。特别是到了古稀之年,生活费仍无着落,因而有后顾之忧。按现时新加坡的制度,绝大多数人是依靠这笔公积金来养老的。公积金的发放原先是在退休时一次性全部退回,由其本人安排使用。但后来发现有些老人“乐而过度”,花钱无节制,很快就把全部公积金花光了,导致晚年生活潦倒。为了克服此弊端,政府于是进行改革,把公积金改为分阶段发放。但是,不管怎样分期分批,也只发到70岁为止,到了70岁之后,就再无公积金可领了。言下之意,古稀之后“财源”就枯竭了。很多人都知道,新加坡是个非福利性国家,政府一向倡导国人自食其力,严格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即使对于花光了公积金的古稀老人,只要你还有儿孙健在,政府是不会给你派发“免费面包”的。古稀之后这段时间就只能依靠儿孙们给你养老了。但是,这些年来,新加坡的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收入比以前减少,失业率却在上升。在职的人已感到有压力,失业者更濒临困境,赡养古稀老人确实力不从心。而老人们也碍于面子,不肯张口向儿孙们索要生活费,遇到困难只好自个儿兜着。笔者在探亲期间,就常常听到一些“穷亲戚”如此这般地“诉苦”,他们自称是“乐龄人士”,但总是“乐”不起来。
, 百拇医药
    笔者在新加坡看到一篇社论,题为《舒缓50至60岁者的困境》,正好印证了上述的情况。文章指出,“退休人士所面对的困境由来已久,只是未得到一般人充分的了解与看待……实际上,这些所谓‘退休人士’有的年龄仅45岁,而大部分则是50岁左右,他们不仅有孩子在上学,有未偿还的债务要负担,还有健在或多病的父母要奉养或医疗”。文章还强调,老人或准老人的心理比生理健康更值得关注。从现实来看,由于失业的准老人觅职无门,而古稀老人生活又无着,导致他们心理负担增大,更不利于身体健康,会造成恶性循环。为此,有识之士建议,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要特别注重帮助“乐龄人士”保持身心和身体的健康,协助他们从事一些有意义、有收益的活动,以避免他们终日无所事事,过空虚的日子。“否则将来有一天,痴呆与失忆老人满街走,必将对社会形成巨大的压力,对下一代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可喜的是,这种忧患意识已渐渐形成了共识,目前已有一些热心公益者行动起来了。

    笔者注意到,一个名为“退而不休协会”的社团组织近日已应运而生。他们组织起一批退而不休的人士,利用过去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技能,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既能继续为社会作贡献,又能使个人增加一些收入,解除部分后顾之忧。同时能重新融入社会,跟上时代步伐,使老年人的头脑保持思维活跃,焕发青春。人们高兴地看到,通过“退而不休协会”以及一些类似社团组织的努力,协助政府逐渐解决了一些老年问题,使很多“乐龄人士”从此真正“乐”了起来。 (黄每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