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药品监督
编号:11148458
上市药品风险管理初探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29日 《中国医药报》 2006.07.29
     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上市药品的潜在风险及其风险管理工作。在现代医药学发展过程中,从“反应停”事件到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从马兜铃酸的毒性到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每一次药害事件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该如何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呢勘收呓岷瞎?br>作实际,从上市药品风险管理的种类入手,对如何控制和降低上市药品的风险谈谈自己的观点。

    目前,常见的上市药品风险有五种情况:一是产品的缺陷。它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可通过生产、质控等环节的监控来预防。

    二是已知的不良反应。有的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则可通过药品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来避免或将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

    三是非预期不良反应。由于药品上市前的临床研究病例太少、目的单纯、使用面较窄、研究时间不长,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致使一些药品的不良反应在上市前很难观察到。例如,发生率在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的不良反应,诱发期很长的不良反应,个体特性反应,未研究人群的不良反应。非预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不像已知的不良反应那样容易被接受,所以此类风险是药品上市后安全再评价的重点。
, 百拇医药
    四是药物治疗错误。这类错误包括药品的不正确服用、非故意或药名易混淆时用错药、一时疏忽导致过量服药等。这类错误不可能完全避免,但通过对医疗行为的严格管理可将其伤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五是药品检验中存在的风险。当前,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呈现高智商犯罪的特点,增加了药品检验的难度;一些药品检验人员业务素质与科学监管要求差距较大,易出现检验差错;检验仪器科技含量低,致使部分药品不能实现全检,这些都会给上市药品的使用带来潜在风险。

    针对这些潜在的药品风险,我们该如何对药品安全性进行再评价,掌握风险尺度?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做好药品利益与风险的分析评估工作,通过对利益与风险的分析评估,对上市后药品采取召回、撤销、限制使用和修改说明书等手段,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一是维植槐浠蚬鄄斓却6运鱿值陌踩孕藕沤蟹治觥⑵兰郏绻?br>发现明确的证据,则不必对该产品采取任何新的管理措施;如果虽然发现一定证据,但对其是否会改变产品的利益与风险平衡还缺乏充分的资料,可暂不采取管理行为,继续对该产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以获得进一步资料。
, 百拇医药
    二是补充收集资料或发起临床及非临床研究。当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出现后,生产企业应补充、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包括补充特定的不良反应病例、发起新的临床或非临床研究项目、寻找同类药物的对比资料等,以用于全面的利益与风险评价。

    三是修订产品使用信息或限制使用范围。修订处方或消费信息(药品使用说明书)的做法包括:补充新的危险性信息,如不良反应、禁忌证、警告、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等;改变叙述方式或文字重点,进一步阐述和强调不良反应;限制适应证或删除某些信息;增加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治疗建议。限制产品供应和使用范围的措施有:将有显著滥用倾向的产品列入特殊药品目录;从非处方药重新划分为处方药类别;仅限供应较高级别或特定医疗机构;仅限本领域高级专家处方;要求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医保”报销目录限制使用人群或用药时间。

    四是改变产品处方、外观或制造工艺。当不良反应是由于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所造成时,制药企业可以主动采取改进药品处方、外观或生产工艺等措施来减少风险。包括:改变或去掉某种辅料,如着色剂、赋形剂;改变配方组成,如减少某种成分含量;改变药品剂型;改变活性成分颗粒大小或剂型;改变儿童保护包装等。
, http://www.100md.com
    五是暂停上市许可或临床试验许可。当对产品安全性问题的危害还不能充分肯定时,可以采取暂停生产、销售拇胧馐切矶嗯分薰揖J褂玫姆椒ā?br>这种暂停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较长期的。如果产品尚处在上市前临床试验阶段或政府审批阶段,则可以暂停临床试验或审批。

    六是产品从市场撤出。经充分评价已明确产品的风险超过其收益,或者其利益与风险平衡虽尚未明确,但未找到降低风险的具体措施,制药企业可主动将产品从市场撤出,或由管理部门撤销其上市许可。今后若补充新的资料,制药企业还可以重新申请上市。在产品出现新的安全性问题时,无论采取何种管理措施,均应将详细信息及时告知公众,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在上市药品的风险管理中,相关部门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也是不可推卸的。如:医疗机构应该承担起识别药品不良反应和及时报告的责任;药品监管部门应该承担分析不良反应信号并向临床及时发布的责任,并在公众的监督下完善药品风险的管理体系;检验机构要自觉把计量认证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搞好软件建设,落实硬件设施,这是防止检验风险发生的最有效保证,同时要提高人员素质,合理配备并用好检测仪器设备,认真执行《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慎发不合格检验报告;制药企业应该承担起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调查不良反应原因以及协助药品监管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的责任。

    当然,公众和媒体也应该发挥监督的作用,及时举报(上报)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品造假售假行为。

    (黄久平 涂登云), http://www.100md.com(黄久平;涂登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