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传承发扬
编号:11144616
单纯师徒相授不利中医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79期
     现在经常有人强调师徒相授在中医教育中的重要性,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师徒相授在中医学传承中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到了现代也还是学习中医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笔者认为单纯师徒相授的教育方式不利于中医教育的创新,不利于中医的推广运用,甚至有可能阻碍中医的发展。

    单纯师徒相授带有典型的农耕文化特点

    在历史上,农耕文化创造了农业文明。通过几千年的积淀,农耕文化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农耕文化以“养牛为耕田,种粮为吃饭”为生产动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生活模式,“小富即安,小进即满”为发展模式,形成了农业文明畏天命、循宗法、重情感、惜物产的特点,具有自给自足、不思进取、保守的性质,缺乏开拓性和竞争性。农耕文化在教育体制上的体现就是私塾教育,私塾教育在我国古代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广泛存在于广大农村地区。私塾教育闭塞,传播范围小,以传播伦理道德、基本文化知识为主,以背诵、记忆为主要学习方式。私塾教育在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中起到过很重要的作用,也随农业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但是由于私塾教育以背诵、记忆和传播知识为主,带有典型的积累与继承的特点,具有闭塞和保守的特性,缺乏开拓性和竞争性。
, 百拇医药
    师徒相授是中医几千年来得以传承的主要教育方式,但是师徒相授带有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和私塾教育的特点即保守的特性,以背诵、记忆和传播知识为主。师徒相授教育方式的形成也与中国古代人民对医学的看法有关:在古代,中医被称为走方郎中,归为下九流之列,不能登大雅之堂。人们学习中医是将其作为一种技术来学习的,是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而不是将它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来学习的。所以人们学习中医的方式,也与学习其他技术的方式一样——采取师徒相授,一代传一代,尤如木工、泥瓦工一样,讲究的是心领神会、悟性、言传身教等内省的东西,而不是广泛传播。在传授过程中,师傅具有绝对权威,其个人言行和思想很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师傅知识和思想的局限性也影响学生的视野。这种闭塞和缺乏交流的特点,形成了中医教育保守的局面。

    单纯师徒相授不利于理论传播与创新

    师徒相授的传授过程决定了其具有闭塞和保守、传播范围小、缺乏创新性和竞争性等特点,所以师徒相授在作为一个技术传授方式时来说,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方式,然而要是传播一种科学,或者说要求在传播一种科学理论过程中有所创新的话,可能就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了。由于其保守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不开放性,从而使得在我国古代的医学实践中,有很多地方总是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比如某位医生发现了什么新东西,总是不想公之于众,只在小范围内传播,不想让社会分享其成果,这种思想体现在著书立说方面,就出现种种“秘录”、“秘要”、“鬼遗方”等等,甚至使有些人借“祖传秘方”之名,而行招摇撞骗之实。这种情况加上中医理论的抽象性,更加重了中医的神秘感,阻碍了中医学的传播和发展。

    由于师徒相授传授过程中师傅具有绝对权威,徒弟在整个传授过程主要是继承和积累,师傅的思维方式、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徒弟。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师徒相授由其传授过程的特点决定了其缺乏现代医学所具有的交流和讨论的特性,从而也决定了其缺乏创新和竞争的特性。, 百拇医药(丰哲 黄有荣 王大伟等 广西中医学院瑞康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