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3624
国际热钱为何犹疑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2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88期(总第2343期 2006.08.02)
     “目前,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已获得了超过3000亿美元的金融资本支持。根据发展情况预测,未来投入生物医药产业的金融资本将达到5000亿美元。而按照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规模来看,至少应该获得400亿美元的金融资本投入,但实际上,投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金融资本还不到预期额度的10%。”美国博乐集团大中国区总经理王健近日在“中国医药发展峰会•北京2006”上向与会嘉宾介绍说。

    王健直言不讳的正是我国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许多国际风险投资企业高调进入中国后,不久就销声匿迹。医药产业也不例外。出现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何在,产业界和金融业的说法不一。然而双方对于合作的要求却是同样地迫切。

    风投资金长期徘徊

    当生物技术革命逐步取代信息技术革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和决定因素时,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其中重要的部分,让许多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科研人员、企业看到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 百拇医药
    长期以来,国家对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公共投入主要用于为产业的发展提供高端技术的理论基础研究,而下游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产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运作所需的巨额资金却没有金融体系的支持。国际金融机构看到了从生物产业获取超常利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机会。可以说,双方寻求合作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时下国内举行的各种大型医药领域会议中,国际金融机构出现的频率一时之间大幅增加,他们为宣传风险投资对于发展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作用不遗余力。与之形成强烈对照的是,对于生物医药实际的投资案例却几乎为零。“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参加了很多关于生物医药风险投资的会议,我们有很好的项目和想法,但一直无法找到金融资本的进入。”清华大学医学院刘国松说。

    事实上,这也是国内很多医药研究机构、企业都曾提出的疑惑。据王健介绍,国际热钱无法与国内产业界对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风险投资的大环境不够成熟,而海外金融资本对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也不够了解。
, 百拇医药
    在大环境方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退出机制尚未建立。国际金融机构以美元或其他国际货币投入中国以后,如果无法以相同的货币形式收回,那这笔资金只能在中国长期投资下去。而从金融机构自身来看,对于资金的灵活应用是其本身的特点。因此,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选择了观望。

    “我们已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上海和记黄埔有限公司通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其投资公司不但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而且可以成功地将资金转移出来。”王健说。

    而对于中国的具体情况,近年来国外金融机构通过在中国建立分公司和将办事处设到中国的方法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国外金融机构希望培养更多的本地人才来加快企业本地化的程度。”美国达西集团董事长徐昌东告诉记者。

    据了解,此次参加的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非常有限。据刘国松介绍,事实上,目前国内召开的医药行业大会中,很多国际金融机构都表示对于投资中国医药产业有极大的兴趣,但国内医药产业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却让他们望而却步。
, 百拇医药
    创新制度有待完善

    刘国松告诉记者,要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在我国医药产业投资,有几个问题必须尽快加以解决。首先应当加强对中国新药市场的理解,分析中国新药创新水平的划分情况,这样才能了解产品的市场价值。

    其次是我国医疗保险体系的问题。目前,我国医药研发领域存在一个怪圈,即企业和研发机构都纷纷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仿制国外药品方面,造成了国内仿制药数量巨大的情况。究其根源,我国医疗保险体系的现状决定了新药研发可能走进“死胡同”的命运。

    一个新药上市后,首先面临能否进入医保用药目录的问题。现存的问题是,新药如果不能进入医保,销量就会受限,而产品前期费用的投入便无法收回。但是,一旦进入医保体系,由于我国还没有对新药基于价格上的优势,因此,即使是一类新药,产品的价格也会被压得很低。

    在创新体系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很难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大量资金的进入。“除非新研制的产品能进入海外市场,才有可能吸引更多金融资本的关注,否则从现实的情况看,金融资本的大量进入仍然只是一句空话。”一位参加会议的代表说。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88期, http://www.100md.com(孙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