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3736
大型医疗机构纷纷回应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4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89期(总第2344期 2006.08.04)
     何先生是广州一家大型医疗设备代理公司的负责人,记者联系到他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多钟,原本应该是下班的时间,他却刚刚坐上前往广东惠州的汽车。还没有等记者开口,他就已经猜出记者想要问什么:“是关于卫生部有关医疗机构采购医疗设备的那个通知吧?我正在为这个事犯愁。我们刚刚和惠州市一家医疗机构在谈判,这个通知一出,这家医疗机构的管理者立即转变了态度。看来这笔生意有点麻烦了。”

    大医院受影响最大

    像何先生这样出现麻烦的不在少数。一位医院管理者坦承,卫生部将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意味着国家将开始削弱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自主采购权,“也许从短期效应来看,对大中小医疗机构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大医院受到的影响可能是最大的。”

    这位管理者给记者分析其理由是,一直以来,大医院在采购大型医疗设备方面基本上都是大手笔的。一方面是医院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加上其本身也具备一定的采购实力;另一方面则是地方主管部门对大型医疗机构采购大型医疗设备没有太多的约束力,有些地方甚至鼓励下辖的大型医疗机构在医疗设备方面加大投入,以作为医院实力的一种标志来吸引患者。于是主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直接支持,也不会反对。
, http://www.100md.com
    大型医疗设备引进以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但是近年来,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不断放开,大型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因而很多大型医疗机构在收回成本以后即对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以保证诊疗水平达到国际标准。也有医院人士承认,医疗设备的中间利润之高也让人惊讶,不排除一些医疗机构的设备采购者以更新换代为名,行赚取回扣之实。

    一位医院人士就向记者坦承:“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频繁地更换医疗设备,越是大型的常规设备,更换的频率越高。你可不要认为是用坏了才更换的,医院如此频繁地更换医疗设备,有一部分是为了提高诊疗水平,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医院盈利的需要。”

    这位人士继续说,在医院,使用频率高的设备、纳入医疗保险收费手册的设备其更换频率之快、档次之高,更加明显。例如放射影像产品(DR,彩超等)、心电监护类产品(心电图机,监护仪等)、检验类产品(全自动生化仪等)在医院更换非常快,因为这些设备能为医院带来巨大的收益。新通知下来以后,意味着医院不再有自行采购大型医疗设备的自主权。更换医疗设备不能再像过去那么自由,或者说已经被剥夺了这个自由,过去频繁的更换频率必然得到控制。
, 百拇医药
    而对于一些中小医院,可能影响并不大。分析人士认为,外界的看法是:一些中小医院为了在竞争中证明自己的医疗实力,不惜花费大量的资金去购买各种类型的医疗设备,有些甚至成了医疗机构间盲目攀比的理由。

    但是要看到,毕竟中小医院的经济实力有限,就算他们能够花费不菲的资金去购买大型医疗设备,但是显然不能像大医院那样不停地更新换代,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投资大型医疗设备,因此这个政策不足以对中小医院产生大的影响。

    业界有几点疑惑

    采访中,几乎所有医院管理者都肯定了这个新政策的现实意义,比如可杜绝医疗机构之间为了竞争而进行的装备比赛、盲目攀比现象。同时,也让大型医疗设备采购的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有效防止了医疗机构在采购医疗器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商业贿赂行为。

    不过,有人对通知中的一些条文尚未明确表示担忧。如通知中要求“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采购医疗设备必须是经过评估选型的,没入选的设备不能采购”。这其实意味着主管部门有可能会完全参与医疗设备的采购,显然,如果是由主管部门出钱购买医疗设备给医院,医院应该会无条件接受。但是若由医疗机构自筹资金购买,那么,医疗机构根据市场需要而对医疗器械的品牌和性能有特别要求时,有没有选择权?可供选择的范围够不够大?如果搞一刀切,医疗机构恐怕难以接受。
, http://www.100md.com
    “同一种设备,不管是哪一级的医疗机构,其收费的价格是一样的。”对于这一条规定,有医院人士表示:“‘同一种设备’该怎么理解?是指同一种规格还是指同一厂家生产的?因为即使是同一种设备,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档次自然不同,如果收费完全相同,对一些使用国际最先进医疗设备的医疗机构,显然是不公平的,先进的医疗设备的优势也无法体现。”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家推行新的医疗设备采购政策中,要求有关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具体组织形式可参考药品采购方式,而近些年来,各地的药品招标采购模式中所暴露出来的弊端已时常为业界所诟病,因此,在今后的医用耗材采购中应及时吸取药品采购模式中的教训,这非常重要。”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29期, 百拇医药(汪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