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类;三萜皂类;药理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类;三萜皂类;药理研究,1质量控制研究,2化学成分,3药理研究,4讨论,参考文献:
摘 要:对金银花的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深入研究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各类成分的药理活性、构效关系,对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金银花药理作用多样,化学成分复杂,质量控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类;三萜皂类;药理研究
金银花即忍冬花,为中医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凉风散热的功能。其名始见于《本草纲目》忍冬条下。忍冬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主治寒热身肿。陶弘景曰:“处处有之,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李时珍谓:“忍冬在处有之,附树延蔓,黄微紫色,对节生叶。叶似薛荔而青,有毛。三四月开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长蕊。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项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又谓:“茎叶及花,功用皆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金银花的药用部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宋代以前独用茎叶,明代则茎、叶、花同等入药,此后强调以花为主,其茎叶成为同一植物的另外一种药物,即忍冬藤。忍冬藤具清热解毒、通经活络的作用。金银花植物来源复杂,在中国分布广泛。药典规定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japonica Thumb.、红腺忍冬L.hypoglauca Miq.、山银花L.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经近代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金银花对于多种病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和较好的治疗效果。对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有利于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认识和新的药效功能的开发。
1 质量控制研究
金银花的抗菌有效成分以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为主,药典规定绿原酸的含量不得少于1.5 %。但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含量极不稳定,易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据郑欣荣[1]报道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生物、生态因素的影响:A植物体内各器官在其不同发育阶段,体内化学成分含量也会发生变化。忍冬花中部从幼蕾到盛开5个不同发育阶段绿原酸含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在不同时期采收到的花蕾中总绿原酸含量可相差50 %。第一茬花干蕾绿原酸含量最高,第四茬花次之,第二、三茬花较低。可以看出,药材合理采收,对提高药材产量和保证质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B生存环境对忍冬体内绿原酸动态积累同样有着重要影响。生长在阳坡的忍冬叶、花蕾、茎和叶花混品中的绿原酸含量均高于阴坡的同类样品。而不同产地的金银花由于生长环境的生态条件不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2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