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 > 2006年第12期
编号:11131929
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前房角观察和眼压变化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6年第12期
     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常规手术,人工晶体植入对患眼术后视力的恢复提高和生理近似性起着显著的作用。但人工晶体的植入同时可带来相应的损伤和引起某些并发症,术后并发青光眼即是其中之一。研究其发生机制和探索预防措施是目前眼科医生的任务之一。本文试分析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形态和眼压的变化,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1999年3月至今,因老年性白内障住入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53例,患者以入院时间先后列序及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抽样所得。153例患者手术治疗162眼。年龄最小67岁,最大92岁,平均75.4岁;左眼78眼,右眼84眼;男85例(89眼),女68例(73眼),术前视力光感至指数/眼前,光定位均正常,光色觉检查单色辨认均好;合并既往色素膜炎史者3例,无青光眼合并症患者。全部病例术前均行全面检查,常规做前房角镜检查和眼压测量记录,术前B超眼球检查均未发现眼后段病变。

    1.2 方法 采用Goldmann前房角镜检查全象限前房角情况,结果以Scheie’s分类法做记录。眼压测量以Goldmann压陷眼压计测量,记录单位为kPa。所有病例术前、术后第5天、第10天、第1个月和第3个月进行检查并记录。术前准备充分,术式采用显微镜下现代囊外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人工晶体采用Alcon公司产品:后房型双凸面改良C型袢晶体,黏弹剂采用解放军总医院生产的2%甲基纤维素,1ml/支。

     2 结果

    前房角镜观察结果,见表1,术前观察情况与术后、术后各时间的观察结果相比并无明显差异。对有N1型房角表现的病例,我们发现其覆盖的象限仅局限于1/2~2个象限,术后情况未比术前恶化。房角结构虹膜前粘连少见,程度极轻,范围小。表1提示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房角几乎不影响其形态。手术前后眼压情况对比,见表2,表中对眼压数值行分级处理,我们发现:较之术前、术后早期眼压较低的眼数有所增加,而随着眼球的修复,术后3个月时的眼压各级眼数构成基本与术前相同。术后第10天发现3例眼压>2.8kPa,经短期甘露醇、碳酸酐酶抑制剂治疗后均复原。表1 术前、术后前房角镜观察结果比较 注:Scheie’s分类表2 术前、术后眼压测量结果比较

     3 讨论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威胁着手术的效果,是患者获得满意视力的障碍之一。关于其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别较大,这与人工晶体的类型、植入方法和部位及术者的技术有关。1978年Robert与Drews报道的发生率为(1.16±1.51)%。另有文献报道,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青光眼的发生率为0.4%。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和机制至今仍不能完全了解。根据文献总结,人工晶体植入致青光眼的原因有:(1)人工晶体植入前已存在原发性青光眼,术前未能有效控制。(2)人工晶体植入后,由于炎症反应,引起无菌性前房积脓而致继发性青光眼,即所谓“人工晶体毒性综合征”。(3)人工晶体袢反复摩擦虹膜或睫状体的色素面,脱落的细胞和细胞碎屑引起色素性青光眼。(4)人工晶体擦伤虹膜和房角,引起葡萄膜炎和反复前房出血,血细胞和各种炎性细胞阻塞滤帘,使房角粘连,引起眼压升高,称为“葡萄膜炎—青光眼—前房出血综合征”。(5)瞳孔阻滞,术中所用的黏弹剂在前房存留过多或因晶体支撑袢严重侵犯房角隐窝引起滤帘水肿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引起青光眼。

    人工晶体植入后是否直接引起房角结构形态的改变,从而可能导致青光眼,这一问题鲜见于文献报道。显然,因人工晶体植入操作问题引起的晶体位置异常,其支撑袢必然影响到房角形态。而合格、正确的植入操作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必要条件;从本文房角观察的结果看,房角并未因人工晶体的植入而狭窄化,也未因晶体悬韧带支撑作用消失而有所改变。故可认为晶体植入不导致房角形态异常。

    在本文病例中,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有少数病例(3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经给予高渗剂、碳酸酐酶抑制剂治疗后即痊愈,其余大部分病例眼压不仅没有升高,反而于术手早期有轻度下降倾向,随时间推移自行复原。故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有效和安全的手术,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情况估计和正规化、熟练化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单位: 153000 黑龙江伊春,伊春市五官医院眼科

    (编辑:丁剑辉), 百拇医药(邓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