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6年第8期
编号:1113272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诊断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8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1波氏试验(Perthestest),2静脉造影,3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4空气体积描记(APG),5CT检查,6MRI,7前景与展望,【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最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其中50%左右的病例最终要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TS)[1~3]。对于其诊断,依靠既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已不能满足临床进一步诊治的需要 ,可喜的是,近年来,各种辅助检查手段的应用,为临床诊断PTS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资料,现将各项诊断PTS的辅助检查方法综述如下。

     1 波氏试验(Perthes test)

    为传统诊断下肢深静脉是否通畅的手段。具体方法:将所测肢体近端浅静脉阻断后嘱病人做踢腿动作,踢腿后浅静脉曲张加重者为阳性,反之为阴性。曾是浅静脉曲张患者术前的常规检查手段。但Perthes test诊断PTS的特异度较低,且试验结果受检查者本人测试水平、评价标准等多个主观因素的影响 ,加之试验本身耗时、可加重患肢的负担,故自深静脉造影及多普勒超声等更准确的检查手段应用于诊断PTS后, Perthes test已逐渐被替代[4,5]。

     2 静脉造影

    静脉造影以其图像直观、清晰加之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符合正常生理途径等优点,应用于临床后很快就被普遍接受,成为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下肢静脉造影除了可清晰地显示PTS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位置、范围、再通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可显示交通支静脉、相应范围的浅静脉及大隐静脉形态外, 还常被用来鉴定其他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因而在诊断PTS方面,是最准确的检查方法[6]。

    亦有报道下肢静脉造影作为一种使用造影剂的有创检查手段,有其相应的禁忌证如妊娠、碘过敏或肾功能不全等情况,并有可能引起静脉炎及过敏反应等并发症[7]。甚至还有人认为下肢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无创检查相比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不占优势,已不适合作为金标准来鉴定其他检测手段的诊断价值[8,9]。但笔者认为,下肢静脉造影能最直观的显示病变血管段的解剖形态改变,至今为止仍是诊断PTS最准确的检查手段,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其在诊断PTS方面的地位不会动摇。

    3 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

    随着各种无创检查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无创检查方法被用于诊断PTS,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检查(CDFI)以其无创、无禁忌证、可重复、安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后很快就在诊断PTS方面成为最受欢迎的检查手段之一[10,11]。

    CDFI能清楚地观察到PTS病人患肢静脉内陈旧血栓的位置、范围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辅以加压试验还能观察到血栓处的血流状态[1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8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