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医院 化茧成蝶
战胜军的农民医院建成啦!
本报“第三终端周刊”曾在3月20日头版报道过《一家真正的农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发红十字医院的院长战胜军说,他多年的心愿就是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农民医院。如今,他的愿望终于实现啦!
看着眼前这栋崭新的4层欧式建筑,战胜军笑了,尽管这栋医院新大楼自去年10月破土动工到今年6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以来,他一直看着,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心里乐了多少回——被卫生部部长高强誉为“基层医疗战线英雄”的他,26年来要办一所像样的农民医院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艰难过去
战胜军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红十字医院(下称新发医院)的院长,他从医28年,做手术1.1万例,抢救危重患者6000名。作为院长的战胜军,将一个人员大量流失的落后乡镇卫生院建设成为一个人才科室齐全、农民以低廉的价格就能治好病的一级甲等医院,早已被很多人看作是其带领医院职工所创造出的一个奇迹。
, http://www.100md.com
两年前,战胜军被诊断患了肺癌,但为农民建一所像样的医院的梦想一直支撑着他,他依然顽强地坚持在医疗第一线,痴心不改的战胜军希望用生命的最后冲刺去完成这个梦想。2005年7月14日,在黑龙江调研的卫生部部长高强专程赶到新发医院看望了身患癌症仍坚守岗位的战胜军。他的愿望得到了重视,由哈尔滨市及道里区联合筹措的910万元钱资金很快到位,用于新发医院新大楼的建设。
看病便宜
医院新大楼落成后,医院规模由过去的2层楼1000平方米,增加到了4层楼4030平方米,增设了皮肤科、肛肠科等8个科室,“先进的医疗设备,咱这农民医院该有的都有。”战胜军欣喜地告诉记者。是的,多功能新手术床取代了“老掉牙”的旧手术床,普通的无影灯被两个多孔聚光无影灯代替,哈尔滨市目前最先进的德国进口多层螺旋CT也走进了新发医院……
在新发医院一楼大厅的“单病种限价”公示板上,病种和价格与原来相比也有明显变化。战胜军说,原来的限价病种有30多种,7月1日开始增加到108种,不仅如此,价格也比原来更低。如阑尾炎手术,原来的收费是1000元,现在降到了900元;剖宫产手术原来是1700元,现在是1500元;脓肿切除术原来收费500元,现在是300元。
, 百拇医药
“提质不提价!”战胜军表示,新发医院除了继续实施“单病种限价收费制”和“药品使用目录制”外,药品依然实行拆零销售,让农民买得起药、看得起病。
设备先进了,成本必定增加,而看病反而降价,医院能否生存下去?战胜军相信:优质的服务加上低廉的价格将会取得“双赢”:医院会吸引更多患者,病人看病会更便宜,这才是农民医院的生存之道。
感动服务
在新发医院的静脉注射室里,记者发现静点椅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可以前后调节体位,旁边还有一个可以放置随身物品的小筐。这种椅子是战胜军找专人设计的。战胜军自豪地说:“这样的人性化服务,恐怕城里人也没享受过,咱农民抢了先。”
手术室外有专门的家属休息室,配备了桌椅、电视、VCD、饮用水,护士会经常从手术室出来,告诉家属手术进行到哪个阶段,以免家属担心;医院所有朝阳的房间全部用作病房,而办公用房则全部安排在阴面,为的就是让患者养病更舒服一些。战胜军认为,农民医院的软件服务不应该只停留在让患者满意的程度上。
, 百拇医药
带出队伍
“如果哪一天您不在新发医院了,医院的出路在哪里?”面对记者拐弯抹角的提问,战胜军说:“我知道你的意思。”
是的,从战胜军知道自己患上肺癌的那天起,他就开始把自己的生命设定为倒计时状态。“我不知道老天还能给我多少时间,但我有义务带出一支队伍,一批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看病的农民医生。”
这样的话听起来有点儿酸楚,但战胜军说,医院的出路不在病人身上,而在服务技术和质量上,做一个合格的医生是会流泪的,病人痛苦你伤心、病人快乐你高兴,这也是医生的侠肝义胆。
战胜军告诉记者,今年7月,新发医院引进了15名人才,分别来自佳木斯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专业院校,都已正式开始接诊病人。
“看病难、看病贵,其实最苦的是农民。辛辛苦苦喂头猪,换不来一张诊断书。”凝望着眼前崭新的医院大楼,战胜军慨叹,“新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并不等于农民医院就建成了,不能让农民的医疗费用因为医院环境的改善而增加。只有一个战胜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整个医院打造一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队伍,这才是农民医院的根本。”
, 百拇医药
战胜军名言
1.医生的架子要放下来,水平要提上去。
2.对农民要有感情,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试想你如果是在给自己的父母看病,你会黑他们的钱吗?你会老是想着怎么防范医疗纠纷吗?
3.生命和金钱无疑都是很重要的,有谁会把自己的生命和金钱毫无保留地托付给别人呢?患者!当患者一次次把自己的生命和金钱托付给我们的时候,我们怎能忍心去坑他们呢?
4.我们赢得起输不起,干上一件缺德事,这一辈子就都搭进去了。老百姓的唾沫星子也能把你淹死。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32期, 百拇医药(戴丹)
本报“第三终端周刊”曾在3月20日头版报道过《一家真正的农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发红十字医院的院长战胜军说,他多年的心愿就是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农民医院。如今,他的愿望终于实现啦!
看着眼前这栋崭新的4层欧式建筑,战胜军笑了,尽管这栋医院新大楼自去年10月破土动工到今年6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以来,他一直看着,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心里乐了多少回——被卫生部部长高强誉为“基层医疗战线英雄”的他,26年来要办一所像样的农民医院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艰难过去
战胜军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红十字医院(下称新发医院)的院长,他从医28年,做手术1.1万例,抢救危重患者6000名。作为院长的战胜军,将一个人员大量流失的落后乡镇卫生院建设成为一个人才科室齐全、农民以低廉的价格就能治好病的一级甲等医院,早已被很多人看作是其带领医院职工所创造出的一个奇迹。
, http://www.100md.com
两年前,战胜军被诊断患了肺癌,但为农民建一所像样的医院的梦想一直支撑着他,他依然顽强地坚持在医疗第一线,痴心不改的战胜军希望用生命的最后冲刺去完成这个梦想。2005年7月14日,在黑龙江调研的卫生部部长高强专程赶到新发医院看望了身患癌症仍坚守岗位的战胜军。他的愿望得到了重视,由哈尔滨市及道里区联合筹措的910万元钱资金很快到位,用于新发医院新大楼的建设。
看病便宜
医院新大楼落成后,医院规模由过去的2层楼1000平方米,增加到了4层楼4030平方米,增设了皮肤科、肛肠科等8个科室,“先进的医疗设备,咱这农民医院该有的都有。”战胜军欣喜地告诉记者。是的,多功能新手术床取代了“老掉牙”的旧手术床,普通的无影灯被两个多孔聚光无影灯代替,哈尔滨市目前最先进的德国进口多层螺旋CT也走进了新发医院……
在新发医院一楼大厅的“单病种限价”公示板上,病种和价格与原来相比也有明显变化。战胜军说,原来的限价病种有30多种,7月1日开始增加到108种,不仅如此,价格也比原来更低。如阑尾炎手术,原来的收费是1000元,现在降到了900元;剖宫产手术原来是1700元,现在是1500元;脓肿切除术原来收费500元,现在是300元。
, 百拇医药
“提质不提价!”战胜军表示,新发医院除了继续实施“单病种限价收费制”和“药品使用目录制”外,药品依然实行拆零销售,让农民买得起药、看得起病。
设备先进了,成本必定增加,而看病反而降价,医院能否生存下去?战胜军相信:优质的服务加上低廉的价格将会取得“双赢”:医院会吸引更多患者,病人看病会更便宜,这才是农民医院的生存之道。
感动服务
在新发医院的静脉注射室里,记者发现静点椅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可以前后调节体位,旁边还有一个可以放置随身物品的小筐。这种椅子是战胜军找专人设计的。战胜军自豪地说:“这样的人性化服务,恐怕城里人也没享受过,咱农民抢了先。”
手术室外有专门的家属休息室,配备了桌椅、电视、VCD、饮用水,护士会经常从手术室出来,告诉家属手术进行到哪个阶段,以免家属担心;医院所有朝阳的房间全部用作病房,而办公用房则全部安排在阴面,为的就是让患者养病更舒服一些。战胜军认为,农民医院的软件服务不应该只停留在让患者满意的程度上。
, 百拇医药
带出队伍
“如果哪一天您不在新发医院了,医院的出路在哪里?”面对记者拐弯抹角的提问,战胜军说:“我知道你的意思。”
是的,从战胜军知道自己患上肺癌的那天起,他就开始把自己的生命设定为倒计时状态。“我不知道老天还能给我多少时间,但我有义务带出一支队伍,一批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看病的农民医生。”
这样的话听起来有点儿酸楚,但战胜军说,医院的出路不在病人身上,而在服务技术和质量上,做一个合格的医生是会流泪的,病人痛苦你伤心、病人快乐你高兴,这也是医生的侠肝义胆。
战胜军告诉记者,今年7月,新发医院引进了15名人才,分别来自佳木斯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专业院校,都已正式开始接诊病人。
“看病难、看病贵,其实最苦的是农民。辛辛苦苦喂头猪,换不来一张诊断书。”凝望着眼前崭新的医院大楼,战胜军慨叹,“新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并不等于农民医院就建成了,不能让农民的医疗费用因为医院环境的改善而增加。只有一个战胜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整个医院打造一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队伍,这才是农民医院的根本。”
, 百拇医药
战胜军名言
1.医生的架子要放下来,水平要提上去。
2.对农民要有感情,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试想你如果是在给自己的父母看病,你会黑他们的钱吗?你会老是想着怎么防范医疗纠纷吗?
3.生命和金钱无疑都是很重要的,有谁会把自己的生命和金钱毫无保留地托付给别人呢?患者!当患者一次次把自己的生命和金钱托付给我们的时候,我们怎能忍心去坑他们呢?
4.我们赢得起输不起,干上一件缺德事,这一辈子就都搭进去了。老百姓的唾沫星子也能把你淹死。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32期, 百拇医药(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