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30期
编号:11133567
成都市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呈上升趋势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30期
     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首次采用专门针对儿童青少年的标准化诊断量表[精神发育和健康状况评定(DAWBA)量表]对成都市5个城区中6~16岁儿童青少年进行了精神卫生状况调查,探讨了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可能危险因素。

    此次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成都市5个城区中随机抽取了5194名在校中小学生。填写量表和访谈同时进行,采用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配套的筛查和定式访谈工具、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和DAWBA。以DSM-Ⅳ和《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为最终诊断标准。同时对DSM-Ⅳ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①在我国将SDQ和DAWBA作为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的筛查和诊断工具,信度和效度良好。SDQ家长版与目前我国常用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的相关系数为0.46,学生版与CBCL的相关系数为0.50;②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在城市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中以抑郁障碍最明显,总患病率为1.20%。年龄>12岁的青少年中,抑郁障碍患病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分别为2.56%和1.42%。6~8岁、9~11岁、12~14岁和15岁以上者患病率分别为0.10%、0.51%、1.56%和2.59%(P﹤0.001)。男性和女性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趋于相同,提示该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③40%有情绪障碍的儿童青少年至少伴有1种或1种以上其他精神疾病,其中以焦虑障碍和注意缺陷及破坏性行为障碍最多,提示行为问题背后往往存在情绪问题;④相当比例的儿童青少年并不符合严格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却长期存在明显的社会功能受损,包括学习成绩、亲子关系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这部分人群构成了成年期精神障碍高危人群,但大多数未寻求专业人员帮助,提示这一群体是今后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防治工作重点关注的人群。,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