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营销.药店
编号:11281462
给我们留下适当的空间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0日 《中国医药报》 2006.08.10
     在日前哈尔滨举行的第41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上,药品降价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热点。企业纷纷呼吁——

    “本届新特药会的特点就是产品类别有了一些变化。”一位业内人士说,以前基本上是抗生素类药品大战,代理商们对产品的选择主要看谁给的扣率低。而从本届展会来看,抗生素已不再是主角,心脑血管类、抗肿瘤类、新型输液类产品明显增多,产品剂型也从过去单一的针剂类发展成片剂和胶囊等多种剂型。

    这种转变缘于国家对抗生素类药品的数次降价。据传,抗生素类药品又要接受第七次降价的考验,降幅可能高达40%。对于国家不断举起的降价利剑,参展商们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常熟雷允上的苦黄颗粒据说已被列入降价目录。从听到这个消息起,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力建就一直频繁地往来于北京和常熟之间,希望能有缓和的余地。他对记者表示,苦黄颗粒是公司的独家品种,对降黄疸作用明显,按照目前的价格,患者每天支出30块钱。

    听起来这个价格真的不算低。但是陈力建表示,为了研发苦黄注射液和苦黄颗粒,企业花的时间暂且不算,仅资金就先后投入近5000万元。“要是苦黄颗粒降价40%,你说我们的研发资金还能收回来吗?”

    杭州通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宇樑用“天可怜见”来形容制药行业。他说:“企业如果没有利润,就无法进行研发。没有研发,整个行业都无法进步。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支持IT等行业,其实,现在的医药行业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

    今年两会期间,来自上海信谊药厂的人大代表樊水玉提交了一份议案。议案写道,由于国家采取“一刀切”的降价方式,企业无利可图,很多经典老药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价格贵十几倍、乃至几十倍的进口药,进一步加剧了百姓“看病贵”问题。在本次展会上,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一刀切”式降价,不仅可能导致企业不生产那些低利润的药品,同时也可能导致一些小型企业为了获利而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来降低药品的成本,这将给百姓用药带来隐患。以抗肿瘤药物为例,阿霉素和紫杉醇制剂在价格上相差甚大,如果同时降低20%,前者可能毫无利润空间,而后者的利润空间可能还很大。

    上药集团抗生素事业部市场总监陈奇对相关部门对药品成本的核算方法提出质疑。他认为,对于中药来说,原料是地里长出来的植物,靠天吃饭,药品的成本不能只算原材料花了多少钱。再有,现在煤电等原材料的价格一直处于波动状态,这个成本又该怎么去算?

    对于企业的这些意见,专家指出,如果不实现“医药分业”,药品的降价措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文/本报记者 胡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