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3963
王院长“出走”记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4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93期(总第2348期 2006.08.14)
     王某是深圳市宝安区某医院的外科大夫,他曾经在河南省某县的M卫生院担任副院长,精湛的外科技术使他获得了“王一刀”的称呼,但2004年,他却与同为医生的妻子一起到了深圳工作。原因并不复杂,卫生院没有良好的人才管理机制,使得他们“夫妻双双把家离”。

    由于王某所在县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农民有钱看病,M卫生院的经济效益一直很好,但卫生院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却跟不上实际需要。作为副院长的王某曾经多次就此事和院长等人进行协商,希望进行必要的投资,然而院长却觉得投资太大,有些急躁冒进,超出了他刚上任时大家共同制定的卫生院发展规划,两人因此产生了意见分歧。后来,院长任期届满,县卫生局组织岗位竞聘,王某的票数在群众评议中遥遥领先,但卫生局经过综合考评之后,仍然决定由原院长继续任职,理由是院长有多年的管理经验,加上即将退休,应该给与适当的照顾,这个结果出乎王某的意料。

    后来,王某被调到另一乡镇卫生院做代理院长,该卫生院的效益排在该县所有卫生院的末尾。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之后,王某认为这只是卫生院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只要能够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卫生院有潜力做好。他想在该院建立一套灵活的竞争机制,以刺激满足于现状的医生们,但是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支持,因为他只是临时的代理院长,很快会被调回。尽管他曾经向上级表示愿意留在这里,但最终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反倒落下了爱出风头的印象,这着实让他感到郁闷。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去深圳发展,他看中的是深圳灵活的管理机制和良好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他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发挥出自己的管理才能。如今的他,正准备竞聘医院外科主任的职位。

    回忆过去,王某告诉笔者,如果当初上级同意他在第二家卫生院做院长,他一定不会离开家乡,除了对家乡的眷念外,毕竟到深圳一切要从头开始。但是僵化的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让他不得不离开。

    “尽管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是一定要有适合的坑。”王某说,对于乡镇卫生院来讲,人才匮乏的确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但是有了人才不能用、不会用、不敢用,更是卫生院发展的桎梏。在他看来,很多乡镇卫生院亟待补的课不是培养“凤凰”,而是种好“梧桐”,引来“凤凰”,留住“凤凰”,“在这一点上,乡镇卫生院必须从大医院身上学到精华。”(谈云)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33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