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严查芦荟胶囊 中药含汞就有害?
由于“复方芦荟胶囊”中的汞含量超过英国标准11.7万倍,受到英国安全机构最为严厉的调查。加上之前不断地有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导,不由地让我们关注中药的药品安全问题。中医药方中含重金属矿物质的成分使用较为频繁,我们还可以服用中药吗?
事件背景:英国对部分中药有害性进行“最严厉”调查
英国政府目前对中国传统中药的“有害性”调查进入了空前严厉的阶段。英国药物安全机构称,已发现了5起中国传统中药产生严重副作用的例子,这些副作用包括心脏疾病和肝功能损伤等,数量在今年上半年增加了4倍。
英国药品与卫生制品监督署的官员发出进一步的警告,提醒民众服用中药时要注意安全。[查看全文]
含汞的中药≠毒药
, 百拇医药 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重金属往往是无毒的
众所周知,汞(亦即通常所说的水银)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毒性,可致死致残。其它在中药里还可能检出的毒性物有砷、铅等重金属或朱砂、雄黄等矿物质。但中医含汞并不等于毒药,因为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重金属往往是无毒的。
就象我们天天都会食用的食盐,它的化学成分是氯化钠,而其中的“氯”和“钠”都可称得上是毒物,但食盐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
人们上对于中药中含有的重金属和矿物质存在认识上常有以下两个误区。
第一种是把它们当做是污染物来检测。事实上,安宫牛黄丸中的汞和砷是由于添加了具有镇惊、安神、解毒作用的朱砂、雄黄而产生的,并非污染物。而把重金属用于疾病的治疗也不是中医的专利,用于治疗癌症的西药顺铂就是一种重金属。单用重金属与在复方中使用是不一样的。在复方的状态下,重金属可以和其他药物形成络合物,如安宫牛黄丸中的黄芩可以和汞形成黄芩汞,这些络合物可以进一步降低被机体吸收的重金属的毒性。
, http://www.100md.com
第二种误区是把检测到的汞和砷都确定为有毒成分。课题组经研究发现,在实验动物粪便中所检测到的总砷,折合成二硫化二砷后,占给药量的99%,而在动物的胃肠道组织中则未检测到砷,这说明二硫化二砷在胃肠道内未发生吸附,基本上全部被排出体外。在粪便中检测到的总汞,折合成硫化汞后,占给药量的98.5%,说明硫化汞也未经肠道吸收,同样全部排出体外。朱砂和雄黄中的主要成分硫化汞(药典规定朱砂中硫化汞不得少于96%)和二硫化二砷(药典规定雄黄中二硫化二砷不得少于90%),实际上是不被机体所吸收的无效、无毒成分,而二者中具有毒性和生物活性的成分--酸可溶性的汞和砷只占非常小的比例。
科学炮制能解中药之毒
中药炮制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消除或降低毒性,突出药效。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系主任方泰惠认为,造成中药毒副反应的原因,有对中药认识不足、配伍不当、炮制欠佳或某些药物剂量过大等等原因。
, http://www.100md.com
很多人以为中药是全天然,毒性很小或无毒,这是完全错误的,有的毒性很大,即使是我们做为零食吃的杏仁,及桃、枇杷等的种仁,就含有氰苷(即苦杏仁苷)等有毒成分,过量食用,可损害中枢神经等。
其实,中药的治疗作用有时就是利用其毒性,如,抗癌药物,多大毒,以达到以毒攻毒的作用;还有,被英国有关部门列入黑名单的何首乌,入药有生熟两种,生首乌含有大黄酚和大黄素,就有一定的毒性,中药用来“滑肠致泻”。炮制后的熟首乌,去掉了毒性,才有“滋补肝肾,增益精血,少白头和脱发”的作用。但是很多人不懂这一点,买来根块就煮着吃,当然会有副作用了。
从何首乌的例子,可以看出中药炮制的作用。中药炮制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突出药物的治疗作用,若不如法炮制,则往往容易引起毒性反应。如半夏、附子等,都需用炮制后才能入药。
再就是配伍,有些药物单纯使用时无毒性反应,但如果和其他药物放在一起同时使用时,很可能会产生毒性反应。还有“服用不当”。一般说来,药物的功效与其剂量成正比,其毒性也与剂量成正比。机体对药物毒性的耐受性是有限度的,超出限度的用量往往是引起中毒反应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长期服用有毒性的生首乌,很可能会对起解毒作用的肝脏造成损伤。
, http://www.100md.com
中药出问题 乱用是祸首
使用不当会使良药变毒药
用中药出了问题,就说中药不安全,这显然不合理,盲目用药才是罪魁祸首。
表现之一:不辩证用药。
中医看病需经“望、闻、问、切”辨证组方,每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应用指征。如黄芪具有利尿作用,经常被用于肾病的治疗,但脾气虚型肾病适宜用黄芪,阴虚、湿热、热毒型肾病则不宜用黄芪,对这几种证型的病人用黄芪反而会加重病情。
表现之二:配伍不当。
在中药的临床应用中,大多采取配伍用药,单独应用某味中药的机会较少,一般不会单独应用某味中药的某种成分。在配伍禁忌中,如果两种中药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则称相反。如果两种中药合用,会使其中一种药物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则称相恶,如人参恶莱菔子,是说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 http://www.100md.com
表现之三:服用时间过久,剂量过大。
在用药的时间上和剂量上都有一个度,服用时间过长或剂量过大便会产生毒副作用,时间过短或剂量过小便产生不了效果。有些人喜欢嚼人参,炖肉、煲汤也都要放人参,认为这样可以保健。殊不知,人参吃多了可以产生头痛、失眠、心悸、烦躁、口干舌燥、便秘、血压升高等毒性反应。
表现之四:未掌握煎服方法。
附子中的乌头碱毒性极大,一般水煎三四个小时可以被破坏。所以在煎煮乌头、附子这类药物时,必须先煎、久煎。饮用含川乌、草乌的药酒,或冲酒吞服川乌、草乌,中毒症状都比较严重。
万名“海豹儿”--西药大祸
馒头没毒,但吃多了照样得病。
, http://www.100md.com
许多人认为,只有假药、质量不合格的劣药、医务人员或者患者自己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但人们常常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是药三分毒”!这虽是老生常谈,但确是一亘古不变的真理。通俗而言就是:用药有风险。
医生间的一句玩笑就说出了一些很有道理的话,“馒头没毒,但吃多了照样得病”。可以说,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既有药物自身方面的,如其所含的有毒化学成分、中药品种混乱等,又有人体本身方面的。
任何药品都可能会引起药品不良反应,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不良反应,其表现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有的人是这种反应,有的人是那种反应。而药品不良反应既包括公众熟知的所谓副作用、过敏,也包括致癌、致畸胎、致突变等。当前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这一数值接近全球平均值(2.9%~5.1%)的高点,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特别是假冒伪劣药品难以禁绝,用药风险可谓形势严峻。
, 百拇医药
有的时候,用药的风险需要较长的周期、巨大的代价才可能发现。有些罕见、迟发、或者发生于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只有在药品大面积长期使用后才能被发现。比如发现四环素影响骨骼生长用了约10年的时间,认识非那西丁造成肾损害则花费了长达70多年的时间。
在20世纪的医学史上,1956~1962年的“反应停”事件堪称最大的药物灾难,给全世界敲响了药品安全的警钟。该药(又名沙利度胺等)是一种新镇静剂,因声称低毒、无依赖性,又不像巴比妥酸盐可用于自杀,同时还可用于减轻孕妇在怀孕初期的呕吐反应,因此在原联邦德国、加拿大等国上市。后来上述国家突然发现许多四肢短小、甚至手脚直接连在身体上、形状酷似海豹的新生儿。患儿正在出生,却一直无人知晓原因,直到1961年才确定这种“海豹肢畸形”的祸根是患儿母亲服用的“反应停”。最终全球先后诞生了一万多名畸形患儿。这次畸胎事件引起公愤,药厂因声名狼藉不得不关闭,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门迫于压力也不得不加强对上市药品的管理。美国等少数国家因没有批准进口“反应停”幸免于难。但这样的严重后果同样在美国引起不安,激起公众对药品监督和药品法规的普遍兴趣,最终导致国会对《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进行重大修改。
要而言之,药品上市并不意味着对其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结束,反而表明将在社会范围内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样解释经国家审批的药品还需进行不良反应监测的原因:各国的新药审批主要依据动物实验和部分病人临床试验的结果。但是动物与人在生理、病理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临床试验又存在观察时间短、参加人数少等局限性。许多发生率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在审批时难以充分了解,所以许多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还会引起药品不良反应,包括一些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百拇医药
事件背景:英国对部分中药有害性进行“最严厉”调查
英国政府目前对中国传统中药的“有害性”调查进入了空前严厉的阶段。英国药物安全机构称,已发现了5起中国传统中药产生严重副作用的例子,这些副作用包括心脏疾病和肝功能损伤等,数量在今年上半年增加了4倍。
英国药品与卫生制品监督署的官员发出进一步的警告,提醒民众服用中药时要注意安全。[查看全文]
含汞的中药≠毒药
, 百拇医药 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重金属往往是无毒的
众所周知,汞(亦即通常所说的水银)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毒性,可致死致残。其它在中药里还可能检出的毒性物有砷、铅等重金属或朱砂、雄黄等矿物质。但中医含汞并不等于毒药,因为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重金属往往是无毒的。
就象我们天天都会食用的食盐,它的化学成分是氯化钠,而其中的“氯”和“钠”都可称得上是毒物,但食盐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
人们上对于中药中含有的重金属和矿物质存在认识上常有以下两个误区。
第一种是把它们当做是污染物来检测。事实上,安宫牛黄丸中的汞和砷是由于添加了具有镇惊、安神、解毒作用的朱砂、雄黄而产生的,并非污染物。而把重金属用于疾病的治疗也不是中医的专利,用于治疗癌症的西药顺铂就是一种重金属。单用重金属与在复方中使用是不一样的。在复方的状态下,重金属可以和其他药物形成络合物,如安宫牛黄丸中的黄芩可以和汞形成黄芩汞,这些络合物可以进一步降低被机体吸收的重金属的毒性。
, http://www.100md.com
第二种误区是把检测到的汞和砷都确定为有毒成分。课题组经研究发现,在实验动物粪便中所检测到的总砷,折合成二硫化二砷后,占给药量的99%,而在动物的胃肠道组织中则未检测到砷,这说明二硫化二砷在胃肠道内未发生吸附,基本上全部被排出体外。在粪便中检测到的总汞,折合成硫化汞后,占给药量的98.5%,说明硫化汞也未经肠道吸收,同样全部排出体外。朱砂和雄黄中的主要成分硫化汞(药典规定朱砂中硫化汞不得少于96%)和二硫化二砷(药典规定雄黄中二硫化二砷不得少于90%),实际上是不被机体所吸收的无效、无毒成分,而二者中具有毒性和生物活性的成分--酸可溶性的汞和砷只占非常小的比例。
科学炮制能解中药之毒
中药炮制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消除或降低毒性,突出药效。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系主任方泰惠认为,造成中药毒副反应的原因,有对中药认识不足、配伍不当、炮制欠佳或某些药物剂量过大等等原因。
, http://www.100md.com
很多人以为中药是全天然,毒性很小或无毒,这是完全错误的,有的毒性很大,即使是我们做为零食吃的杏仁,及桃、枇杷等的种仁,就含有氰苷(即苦杏仁苷)等有毒成分,过量食用,可损害中枢神经等。
其实,中药的治疗作用有时就是利用其毒性,如,抗癌药物,多大毒,以达到以毒攻毒的作用;还有,被英国有关部门列入黑名单的何首乌,入药有生熟两种,生首乌含有大黄酚和大黄素,就有一定的毒性,中药用来“滑肠致泻”。炮制后的熟首乌,去掉了毒性,才有“滋补肝肾,增益精血,少白头和脱发”的作用。但是很多人不懂这一点,买来根块就煮着吃,当然会有副作用了。
从何首乌的例子,可以看出中药炮制的作用。中药炮制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突出药物的治疗作用,若不如法炮制,则往往容易引起毒性反应。如半夏、附子等,都需用炮制后才能入药。
再就是配伍,有些药物单纯使用时无毒性反应,但如果和其他药物放在一起同时使用时,很可能会产生毒性反应。还有“服用不当”。一般说来,药物的功效与其剂量成正比,其毒性也与剂量成正比。机体对药物毒性的耐受性是有限度的,超出限度的用量往往是引起中毒反应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长期服用有毒性的生首乌,很可能会对起解毒作用的肝脏造成损伤。
, http://www.100md.com
中药出问题 乱用是祸首
使用不当会使良药变毒药
用中药出了问题,就说中药不安全,这显然不合理,盲目用药才是罪魁祸首。
表现之一:不辩证用药。
中医看病需经“望、闻、问、切”辨证组方,每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应用指征。如黄芪具有利尿作用,经常被用于肾病的治疗,但脾气虚型肾病适宜用黄芪,阴虚、湿热、热毒型肾病则不宜用黄芪,对这几种证型的病人用黄芪反而会加重病情。
表现之二:配伍不当。
在中药的临床应用中,大多采取配伍用药,单独应用某味中药的机会较少,一般不会单独应用某味中药的某种成分。在配伍禁忌中,如果两种中药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则称相反。如果两种中药合用,会使其中一种药物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则称相恶,如人参恶莱菔子,是说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 http://www.100md.com
表现之三:服用时间过久,剂量过大。
在用药的时间上和剂量上都有一个度,服用时间过长或剂量过大便会产生毒副作用,时间过短或剂量过小便产生不了效果。有些人喜欢嚼人参,炖肉、煲汤也都要放人参,认为这样可以保健。殊不知,人参吃多了可以产生头痛、失眠、心悸、烦躁、口干舌燥、便秘、血压升高等毒性反应。
表现之四:未掌握煎服方法。
附子中的乌头碱毒性极大,一般水煎三四个小时可以被破坏。所以在煎煮乌头、附子这类药物时,必须先煎、久煎。饮用含川乌、草乌的药酒,或冲酒吞服川乌、草乌,中毒症状都比较严重。
万名“海豹儿”--西药大祸
馒头没毒,但吃多了照样得病。
, http://www.100md.com
许多人认为,只有假药、质量不合格的劣药、医务人员或者患者自己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但人们常常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是药三分毒”!这虽是老生常谈,但确是一亘古不变的真理。通俗而言就是:用药有风险。
医生间的一句玩笑就说出了一些很有道理的话,“馒头没毒,但吃多了照样得病”。可以说,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既有药物自身方面的,如其所含的有毒化学成分、中药品种混乱等,又有人体本身方面的。
任何药品都可能会引起药品不良反应,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不良反应,其表现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有的人是这种反应,有的人是那种反应。而药品不良反应既包括公众熟知的所谓副作用、过敏,也包括致癌、致畸胎、致突变等。当前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这一数值接近全球平均值(2.9%~5.1%)的高点,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特别是假冒伪劣药品难以禁绝,用药风险可谓形势严峻。
, 百拇医药
有的时候,用药的风险需要较长的周期、巨大的代价才可能发现。有些罕见、迟发、或者发生于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只有在药品大面积长期使用后才能被发现。比如发现四环素影响骨骼生长用了约10年的时间,认识非那西丁造成肾损害则花费了长达70多年的时间。
在20世纪的医学史上,1956~1962年的“反应停”事件堪称最大的药物灾难,给全世界敲响了药品安全的警钟。该药(又名沙利度胺等)是一种新镇静剂,因声称低毒、无依赖性,又不像巴比妥酸盐可用于自杀,同时还可用于减轻孕妇在怀孕初期的呕吐反应,因此在原联邦德国、加拿大等国上市。后来上述国家突然发现许多四肢短小、甚至手脚直接连在身体上、形状酷似海豹的新生儿。患儿正在出生,却一直无人知晓原因,直到1961年才确定这种“海豹肢畸形”的祸根是患儿母亲服用的“反应停”。最终全球先后诞生了一万多名畸形患儿。这次畸胎事件引起公愤,药厂因声名狼藉不得不关闭,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门迫于压力也不得不加强对上市药品的管理。美国等少数国家因没有批准进口“反应停”幸免于难。但这样的严重后果同样在美国引起不安,激起公众对药品监督和药品法规的普遍兴趣,最终导致国会对《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进行重大修改。
要而言之,药品上市并不意味着对其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结束,反而表明将在社会范围内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样解释经国家审批的药品还需进行不良反应监测的原因:各国的新药审批主要依据动物实验和部分病人临床试验的结果。但是动物与人在生理、病理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临床试验又存在观察时间短、参加人数少等局限性。许多发生率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在审批时难以充分了解,所以许多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还会引起药品不良反应,包括一些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百拇医药